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68年至1981年,先后遇到并殖吸虫引起缩窄性心包炎病例5例。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四川籍男性,年龄10~29岁。4例有进食生石蟹史,1例有饮用流行区生水史。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促、胸痛、咳嗽、腹胀、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5例患者心脏听诊心音均遥远,心搏动减弱。肝脏均肿大,肋下1.5~8cm,剑突下2~7cm,质中,有压痛、静脉压均增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自实验感染的动物肌肉内分离纯净的活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感染BALB/c小鼠两次(每次200 100条/只),尾静脉注入可溶性抗原加强免疫后,以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5:1的比例,在PEG介导下进行融合。融合率达92.1%,抗体阳性率16.6%。经用有限稀释法再克隆2~3次,ELISA法筛  相似文献   
3.
戴保民教授于1986年任博士导师,1981~1987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1986~1993年任国际细菌学会钩端螺旋体命名委员会协作委员,1992~1997年任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1990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杂交,获得成功。融合率64%,抗体阳性率19%。经克隆化获得分泌抗免疫用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对其中2E_5诱生的腹水进行了检测,显示腹水中含高效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PAGE揭示一明显特异区带;并经检定,属IgG_1亚类。  相似文献   
5.
根据钩体内鞭毛蛋白(Endoflagellin)flaB基因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以赖型钩体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到约840bp的片段。扩增片段经酶切(BamHI、PstI)定向克隆入pUC8。重组质粒pLF1插入片段与哈勒焦型钩体flaβ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SDS-PAGE表明有一约33kd的特异蛋白带,表达量占菌体蛋白11%。免疫印迹试验表明此区带能被抗赖型钧体内鞭毛(轴丝)抗血清识别。首次以BALB/c小鼠钧体病模型为基础,用含重组质粒pLF1的大肠杆菌作免疫原进行免疫保护试验,实验组存活率高子对照组,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在所查国内外文献中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抗斯氏狸殖吸虫单克隆抗体识别和检测抗原分子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斯氏狸殖吸虫抗原,并通过转移电泳转至国产混合纤维素酯滤膜上,用特异单克隆抗体进行识别,检测识别的抗原区带的分子量。制备的三株单克隆抗体(A_6、D_(10)、E_9)共识别6条抗原区带,抗原的分子量分别为182、152、109、21、17.8和14.5kd。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严 重。近年来。国内人体旋毛虫病病例有增多趋势,虽有学者将许多免疫学诊断方法应用于此病,诊断效果则与抗原质量密切相关,故作者对常采用的旋毛虫幼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分析鉴定。 抗原制备系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法,自实验动物肌肉中收集幼虫,经净化,超声粉碎,生理盐水冷浸、  相似文献   
8.
用斯氏狸殖吸虫抗原(PSAg)(含氮量5mg)注入感染该虫的大鼠腹腔,每鼠可获得嗜酸粒细胞(5.97±0.54)×10~7。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制备纯度为90%的Eos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大鼠嗜酸粒细胞血清(AES)。将AES注入大鼠腹腔,隔日一次,一周后每鼠经口感染囊蚴30个,感染后每周注射AES一次,并设醋酸可的松(Cor),正常兔血清(NRS),生理盐水(NS)三组对照。结果显示四组动物每鼠平均获虫数及虫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虫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AES组为佳. 表明嗜酸粒细胞是宿主(大鼠)抑制斯氏狸殖吸虫发育成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杜氏利什曼新疆株前鞭毛体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融合率91.7%。经用ELISA法检测抗体,获得9个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26.5%)。选择一个稳定的分泌抗体的1B1细胞株再克隆后,7个McAbs的特异抗体滴度为1:12,800~1:819,200(ELISA)。又用间接荧光抗体法证实。进一步筛选出其中E_(12)及A_(11)具有一定保护性功能。它们的特点是:1.抗体滴度高及吸收值高:前者两株均为1:51,200,后者分别为0.72及0.21;蛋白质含量(mg/ml)高:分别为110.7及64.2;3.两株均属IgG2b亚型:4.两株与特异抗原作用后,在补体存在下,出现强凝集反应。电镜证实新疆株前鞭毛体在E_(12)腹水和补体中孵育后呈现相互粘连,胞质与核质疏松,空泡较多,甚至整个虫体全无内容物,形成空壳。提示它们具有一定保护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