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应用前列腺素E_1脂微球制剂(Lipo PGE_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胶酶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明胶酶A(MMP-2)及明胶酶B(MMP-9)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分7组:对照组(n=5),单纯缺血30 min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 min、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组(各组n=6)。利用Gelatin-PAGE观察外周血中MMP-2及MMP-9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MP-2及MMP-9在心肌中表达情况。结果:单纯30 min缺血组(I30 min)的MMP-2及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再灌注不同时间内,MMP-2表达不一:再灌注1 min(R1 min)开始升高,再灌注5 min(R5 min)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再灌注30 min(R30 min)为基线,其中R5 min、R10 min的MMP-2高于对照组及I30 min组(P<0.05),而MMP-9在再灌注组间表达上则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明胶酶主要在细胞浆及细胞间质中表达,而且实验组强于对照组。结论:明胶酶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心肌缺血过程,其中MMP-2可能参与了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早期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敏  闫纯英  吴贤仁  黄林喜  陈畅  张钰  陈广玲  李玉光 《中国微循环》2006,10(4):254-255,274,i0002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归巢梗死心肌的可能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模型,用干细胞因子(SCF)动员骨髓干细胞,部分大鼠予激素干预治疗,另设AMI组为对照组(A组)。制模后24h杀死大鼠,取出心脏,免疫组化法了解归巢于梗死心肌的CD34细胞数量,心肌组织中炎症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量,以及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应用SCF动员治疗后,AMI 动员组(A1组)大鼠梗死灶内SDF-1表达量明显大于AMI组和AMI 激素 动员组(A2组),同时AMI 动员组(A1组)大鼠梗死灶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也明显大于另2组。而AMI 激素 动员组(A2组)的SDF-1表达量最少,其梗死灶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也最少。AMI 动员组(A1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结论应用SCF动员AMI大鼠的骨髓干细胞后,其向梗死灶归巢的能力增强,较多CD34细胞迁移到缺血灶内,并向心肌细胞等分化。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心肌梗死灶内SDF-1表达量上调是吸引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闫纯英  许端敏  张钰  林吉进 《临床荟萃》2003,18(23):1334-1336
目的 评价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1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造影前行ECG检查,测ST—T;行UCG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充盈峰(E)、舒张晚期充盈峰(A)、E/A比值。结果 ECG与UCG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分别为90.3%,98.6%,特异性分别为20.8%,11.1%。结论 ECG、UCG对冠心病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且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组织及其进一步分化的能力,以及激素干预后其归巢特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心肌梗死+动员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以及心肌梗死组。①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②动物分组干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于造模后即刻按30mg/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在造模3h后按30μg/(kg·d)剂量皮下注射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共5d,心肌梗死组大鼠则于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③于造模前和造模后24h和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大鼠制模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骨髓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百分率。④随后杀死大鼠,取出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检测造模后24h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边缘区组织中是否存在CD34阳性细胞;检测造模后24h、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⑤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量。对图像进行平均灰度值测定,以此代表该组织切片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相对含量。灰度值的高低与表达量成反比关系。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特征及细胞排列方向等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24h和4周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表达百分率: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明显高于造模前犤(0.919±0.187)%,(0.834±0.110)%;(0.886±0.104)%,(0.794±0.296)%;(0.043±0.023)%,(0.041±0.028)%,t=2.679,2.354,2.413,2.208,P<0.05犦。②造模后24h大鼠归巢于梗死灶内心肌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多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607,2.816,P<0.05)。(3)造模后24h大鼠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大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825,2.341,P<0.05),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最少。④心肌组织学变化: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缺血心肌基本结构得到保护。在动员干细胞24h后,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灶中有大量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为骨髓源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等),同时还发现有与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胞核相似,但较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少而深染的细胞,其免疫组化检测CD34也呈阳性,考虑可能是浸润的骨髓干细胞正向心肌细胞分化早期,故形态幼稚。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由于激素治疗的影响,归巢梗死灶的干细胞数量少,因此骨髓动员4周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变性,融合成片,心肌组织排列有序的基本结构遭到破坏而瘢痕化;而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由于归巢的干细胞数量多,动员治疗4周时的病理切片可见核大、胞浆丰富、深染的心肌细胞,其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组织结构排列基本处于有序状态。结论:①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后,有较多干细胞向梗死灶迁移存活,在心肌微环境作用下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向分化,保护缺血心肌基本结构。②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心肌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上调,可能是吸引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的原因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内不依赖于冠状动脉血流的再通。④激素可阻断炎症反应过程,但同时也抑制了骨髓干细胞向梗死灶归巢。  相似文献   
6.
张钰  杨敏  陈畅  闫纯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347-1348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疗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h、1周和4周时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及Ⅷ因子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可见CD34阳性细胞浸润;治疗组大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治疗组大鼠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AMI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在大鼠AMI模型中,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有效促进微血管形成,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人参皂苷Rg1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小时、1周和4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Ⅷ因子表达.结果 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心梗区可见CD34阳性细胞浸润;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MI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结论 在大鼠AMI模型中,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可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有效促进微血管形成,通过上调VEGF和VEGF受体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2 2例行CAG病人的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甘油三酯 (TG)。根据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 ,并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支单处病变组和多支多处病变组 ,比较各组间的血脂。结果 :CAG阳性组TC、LDL C、T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4 8 5 %、 19 3%、 5 6 4 % ;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 6 3 6 % ,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单支单处病变组和多支多处病变组TC、LDL C及TG水平分别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TC、LDL C、TG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单支单处病变组与多支多处病变组患者的血脂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3例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将4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厄贝沙坦组22例,150mg/d口服;培哚普利组26例4mg/d口服,治疗后6周测Fbg、DD、ATⅢ。结果高血压组治疗前Fbg、DD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TⅢ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后2组Fbg、DD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ATⅢ均升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进行干预 ,观察雷帕霉素对损伤后大鼠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1 材料与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 (清洁级 ) 4 8只 ,体重 (2 5 0± 5 0 )g,随机分为 3组 :(1)球囊损伤组 (n =16 ) ,单纯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2 )羧甲基纤维素钠组 (n =16 ) ,球囊损伤术前术后肌肉注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对照 ;(3)雷帕霉素组 (n =16 ) ,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术前 3d开始肌肉注射雷帕霉素 (溶于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 ) 0 5mg·kg- 1 ·d- 1 ,术后连续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