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三例报告钟晨阳,王少华,邵鸿勋,张力青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少见,我院诊治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34、29、55岁。均经B超发现肾上腺低回声肿物;CT发现肾上腺低密度影。手术见肾上腺肿物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防治膀胱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PCEA)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防治中的效果,将6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按不同的解痉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吗啡4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稀释成150ml,通过保留的硬膜外导管采用美国Baxter公司PCA-Ⅱ型自控镇痛泵持续给药,2ml/h。对照组30例给予杜冷丁5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镇痛效果,纪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结果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18%、对照组为83%(P<0.01);术后72小时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观察组<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1)。认为PCEA能明显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频度和强度,镇痛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3.
抗胆碱能药物常常用来治疗女性尿频、尿急及急性尿失禁。α受体阻滞剂己被证明对膀胱平滑肌有调节作用,但是临床上一般不用来治疗上述病症。为此Serels S等进行了一项开放的前瞻性研究,评价这两种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治疗上述病症的临床效果。从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入选34位女性患者(28~91岁,平均62岁),每天2次,每次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MRI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60岁以上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病人 59例 ,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平扫 ,运用盆腔相控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 ( SE) 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 FSE) T2 加权像 ,加或不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 :在 59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病人中 ,经 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 37例 ,经病理证实 2 9例 ,假阳性 8例 ,假阴性 4例。结论 :磁共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及其分期的最有效影像手段 ,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尿失禁的评估和治疗遵循一定综合模式,可因生理年龄改变和伴发疾病等多种相关的危险因素导致不同的结果。医生有责任处理老年性尿失禁,通过职业培训和宣传教育让人们知道尿失禁是可通过传递关怀,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治疗探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切除术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BPH术后再入院患者 10 6例。腺体残留或复发者 4 7例 ,其中TURP术后 4 1例 ,开放术后 6例 ,4 2例再次行TURP ,5例因腺体较大行开放手术 ;尿道狭窄者 32例 ,其中TURP术后 12例 ,开放手术后 2 0例 ,2 7例行经尿道瘢痕组织冷刀内切开术加电切术 ,3例行尿道外口成形术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TURP术后继发出血 11例 ,行经尿道膀胱冲洗加电凝止血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7例 ,2例行膀胱颈环状肌切断术 ,3例自行间断导尿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前列腺癌 6例 ,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3例行姑息性TURP加睾丸切除术 ,2例行睾丸切除术 ;TURP术后尿失禁 2例 ,1例使用阴茎集尿器 ,1例转外院行尿道生物胶原注射缩窄尿道 ;腹壁切口疝 1例 ,行疝修补术。 结果  10 6例患者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诊 6个月~ 15年 ,平均 5年 8个月。效果满意 84例 (86 .6 % ) ;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 ;2例尿道狭窄和 2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失败 ,行耻骨上膀胱造瘘。9例未行手术治疗。 结论 术前准确诊断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扁桃体及软腭的畸胎瘤罕见,我院曾收治两例,报告如下: 例1:男,出生后8天,因有一鸡蛋大的肿块突出于口外,不能吮乳,呼吸困难,于1981年4月初入院。查右侧扁桃体上极有一带蒂的表面凹凸不平的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前经直肠指诊进行临床分期及MRI分期预测术后前列腺病理分期结果,评价其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诊断性结果。结果 本组32例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30例,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有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1例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36.7%(11/30)病例临床分期偏低,2例临床分期为C期病例术后1例为B期,临床分期偏高。而MRI诊断的30例前列腺癌中,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21例中,4例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C期,19.1%(4/21)的病例MRI分期偏低;9例MRI分期为C期病例1例术后为B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D1期,分期偏低。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和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2)。临床分期和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63.3%和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50.0%和88.9%。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P=0.023)。结论 MRI分期较直肠指诊临床分期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分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的MRI分期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时前列腺癌分期和病理对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O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术前MR1分期,并以此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分期结果,评价诊断性实验结果。结果 本组30例前列腺癌中,MRI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21例,4例术后病理报告为C期,19.1%(4/21)的病例MRI分期偏低,9例C期病例1例术后为B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D期,分期偏低。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阳性预测(PPV)为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阴性预测(NPV)为88.9%。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χ^2=3.145,P=0.023)。结论 MRI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肿物检查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A)和各项物理检查对指导前列腺活检的意义。方法结合血清PSA、直肠指诊(DRE)、直肠B超(TRUS)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148例可疑前列腺病变患者,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43.9%(65/148)。DRE和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意义(P<0.05),其中PSA加DRE、TRUS及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明显高于PSA或DRE(P<0.01),但前述三者之间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P=0.46,P=0.16,P=0.52)。MRI的敏感性高于DRE和TRUS(P=0.05,P=0.01),TRUS的特异性高于PSA或MRI(P=0.02,P=0.001)。结论前列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其初步筛选以DRE加PSA为主,同时结合TRUS及MRI,可提高筛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不必要的活检。DRE或PSA加TRUS或MRI在前列腺活检筛选中可提高前列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