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及其与血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体检发现的IGT患者29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9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L3、L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水平与血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以及L3、L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GT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下降,且骨密度与血糖代谢指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IL-6的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 P <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P <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IL-6的水平,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一羟色胺对胎盘滋养细胞钙通道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胎盘滋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1.01xmol/L)、高(10.0μmol/L)浓度5一羟色胺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方法,在待测胎盘滋养细胞外液中分别加入Nimodpine(10μmol/L)、Flunarizne(10μmol/L)和替曲朵辛(Trxl01.Lmol/L),进行电流检测;同样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在待测胎盘滋养细胞外液中分别加入5-TH(1μmol/L和101xmol/L),测试电流值;在细胞外液中分别加入5-TH(μmol/L)和Nimodpine(10μmol/L)、5-TH(10μmol/L)和Nimodpine(10μmol/L)后再检测电流。结果胎盘滋养细胞L-型钙通道开放在一60--50mV之间,最大峰值电流在一40~30mV为82.31±6.46(pA)。加入Nimodpine(10μmol/L)。可阻断此电流大部分成份。Flunarizne(10Ixmol/L)和’兀X(10肛m0ⅣL)不能抑制该电流成份。加入5-TH(1μmol/L和10μmol/L)峰值电流明分别为104.77±10.84(pA)和117.16±9.67(pA),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加入5-TH(1μmo]/L)和Nimodpine(101xmol/L)、5一TH(10μmol/L)和Nimodpine(10μmol/L)后;峰值电流分别为85.35±6.54(pA)、89.42±7.62(p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TH可激动胎盘滋养细胞L-型钙通道,促使钙电流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IL-6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FBG、2hPG、HbA1c、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BG、2hPG、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HbA1c逐步降低(P均<0.05),FINS显著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氧化治疗对老年人糖尿病性骨折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血糖和补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抗氧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疼痛评分、骨钙素(BGP)、骨密度(BMD)、血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GP和BM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氧化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减少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及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中的机制。方法:取大鼠31只,1只大鼠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eal-time PCR检测培养细胞表面分子量。3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5)和干细胞治疗组(n=15)。对照组大鼠采用胰岛素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干细胞治疗组植入干细胞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采用PAS染色观察2组肾组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24 h后换液时可见细胞分布不均匀,在培养瓶呈分片聚集,形态不规则。培养7 d后细胞集落多,细胞规则,呈长梭形、椭圆形,折光性强,细胞间相互融合铺满瓶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轮廓清除,折光性强,生长迅速,部分细胞呈漩涡状;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H2、CD44、CD31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结构清晰,形态规则,肾小球内细胞排列规则,基底膜和包曼氏囊清晰。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基质明显增多;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Bcl-2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得到显著下降。对照组Bcl-2蛋白水平得到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得到提高(P<0.05)。2组治疗前氧化应激ROS、MDA、SOD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氧化应激ROS、MDA、SO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贴壁培养法能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进行体外标记,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保护机体肾脏,抑制糖尿病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资料,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统计量的合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有26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其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但尚不能认为胰岛素敏感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钙、血磷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有关。结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及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中的机制。方法:取大鼠31 只,1 只大鼠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eal-time PCR 检测培养细胞表面分子量。30 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 =15)和干细胞治疗组(n =15)。对照组大鼠采用胰岛素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干细胞治疗组植入干细胞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 组大鼠空腹血糖、24 h 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采用PAS 染色观察2 组肾组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组织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24 h 后换液时可见细胞分布不均匀,在培养瓶呈分片聚集,形态不规则。培养7 d 后细胞集落多,细胞规则,呈长梭形、椭圆形,折光性强,细胞间相互融合铺满瓶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轮廓清除,折光性强,生长迅速,部分细胞呈漩涡状;Real-time PCR 检测结果显示:SH2、CD44、CD31 呈阳性表达,CD34 呈阴性表达;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 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PAS 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结构清晰,形态规则,肾小球内细胞排列规则,基底膜和包曼氏囊清晰。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基质明显增多;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Bcl鄄2 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Bax 和Caspase-3 蛋白水平得到显著下降。对照组Bcl-2 蛋白水平得到显著降低,Bax 和Caspase-3 蛋白水平得到提高(P<0.05)。2 组治疗前氧化应激ROS、MDA、SOD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氧化应激ROS、MDA、SOD 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贴壁培养法能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进行体外标记,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保护机体肾脏,抑制糖尿病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更昔洛韦和维生素B1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2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氦氖激光治疗对于恢复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