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健康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菌群的差异。方法 搜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体检者53名作为A组,登记确诊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者41例作为B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4例作为C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收集下呼吸道痰液样本(以干酪痰和黏液痰为佳)3~5ml,共148份。痰液样本提取总DNA,对16S rRNA V4~V5区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148份痰液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有效序列14136502.0条,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21712.00个。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A组Pielou_e指数为0.85(0.82,0.88),明显高于C组[0.83(0.7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462,P=0.03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三组人群痰液菌群组成存在差异(H=2.027,P=0.002)。菌群组间差异物种分析发现,三组人群在3个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螺旋体门)、3个纲(黄杆菌纲、梭杆菌纲、螺旋体纲)、5个目(黄杆菌目、乳杆菌目、梭杆菌目、伯克霍尔德菌目、螺旋体目)、6个科(紫单胞菌科、黄杆菌科、梭杆菌科、纤毛菌科、伯克菌科、螺旋体科)、5个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梭杆菌属、纤毛菌属、密螺旋体属)和2个种(NanceiensisParvula)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其中,C组中伯克霍尔德菌目(Burkholderiales)[0.01(0.00,0.02)]和伯克菌科(Burkholderiaceae)[0.01(0.00,0.01)]的丰富度较A组[丰富度分别为0.00(0.00,0.01)和0.00(0.00,0.00)]和B组[丰富度分别为0.00(0.00,0.01)和0.00(0.00,0.00)]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H值分别为9.733和4.799,P值分别为0.002和0.028;C组与B组比较:H值分别为12.134和8.152,P值均<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未改变人痰液菌群的丰富度,但造成菌群结构组成上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龟分枝杆菌蛋白质分泌活动,为其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捕获并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FTOF-MS)技术,检测11株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ATCC19977参考株培养7d的Middlebrook 7H9培养滤液蛋白和Middlebrook 7 H9培养液蛋白,描述性分析龟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质组.结果 相对Middlebrook 7H9培养液,在11株龟分枝杆菌7d的Middlebrook 7 H9培养滤液检测到49~101种差异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3953,丰度水平为84~7238相对强度(用质谱峰面积计算).其中32种差异蛋白在11株中均有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3953,丰度水平为98~7231相对强度.结论 龟分枝杆菌在体外生长过程中可分泌多种小分子蛋白质,其特性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传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系统评价,为设计合理的诊断路径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对标准菌株(H37 Rv)、敏感、单耐及耐多药MTB进行梯度浓度稀释后,作为评估的实验样本,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周期、最低检出限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结果MTB检测方面,XpertMTB/RIF检测MTB的检出下限(3×102cfu)与培养法相当,比基因芯片和GenoType(R)MTB-DRplus的检出下限低;耐药性检测方面,在MTB含量不足(≤3×102 cfu)的情况下XpertMTB/RIF对利福平(RFP)的检测存在假阳性结果,GenoType(R)MTBDRplus检测3×104cfu链霉素耐药MTB时出现RFP和异烟肼(INH)耐药的假阳性结果;检测周期方面,XpertMTB/RIF在2 h内可完成报告,基因芯片和GenoType(R)MTBDRplus在当天8 h内可完成报告,培养及比例法药敏需4~8周可报告结果.结论 目前不同的MTB及耐药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方面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等选取合理的诊断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结核分枝杆菌(MTB)随时间、地区的动态流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24位点MTB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分析广东省2013年455例MTB,筛选适合广东省分型的最佳MIRU组合,然后应用该最佳MIRU组合分析广东省2009年的173例、 2013年的455例及2015年的225例MTB,此外,结合RD105缺失基因法鉴定这些菌株中的北京家族菌株,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7.6).结果 2015年北京家族菌株比率(70.2%)高于2009年(59.5%)和2013年(59.3%),其中,中部地区比率最高(71.3%),东部地区最低(55.0%).MIRU-24位点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MIRU-12(HGI=0.999 1)能达到MIRU-15(HGI=0.999 2)相近的分辨率,MIRU-8分辨率较好(HGI=0.998 5).853例MTB的系统发生树(MST)主要包括1个北京家族和2个非北京家族复合群,可分为Ⅰ、Ⅱ两群,广东省MTB的主要流行群是Ⅱ群,Ⅰ群中2009、2013年菌株比率高于2015年,东部地区菌株比率高(43.069%),中部地区低(27.206%),Ⅱ群则与之相反,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1个复合群,包含407个独特型和46个簇.非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2个复合群,包含309个独特型和6个簇.另外,广东省不同年份多药耐药(MDR)(X2=2.176,P=0.337)和广泛耐药(XDR)(X2=1.468,P=0.48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家族菌株是广东省的主要流行株,且随时间存在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比率最高,该省MDR和XDR耐药趋势相对稳定,MIRU分型用于广东省MTB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从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及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9~ 50岁,平均(30 ±9)岁.肺结核患者按门诊顺序纳入,采用我国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并根据疗程结束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完成治疗组(治愈或者临床治愈)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29岁和未完成治疗组(治疗失败或需延长治疗)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32岁.采集入院时、治疗后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外周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所有纳入病例的IFN-γ在入院时、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22.2和22.3 ng/L;TGF-β的含量分别为169.1、142.3和123.2 ng/L;IL-4的含量分别为65.0、28.7和31.9 ng/L,3种细胞因子水平随疗程的延长而显著降低(t=2.67,2.35及3.41,均P<0.05);6个月末时,完成治疗组IL-10显著升高,达12.9 ng/L,未完成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完成治疗组的IL-4水平降低(5.4 ng/L,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无变化;完成治疗组Th1/Th2(IFN--γ/IL-4)入院时为0.70,2个月末为1.21,6个月末为1.34(t=6.32,6.03和5.85,均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分别为0.64和0.75(t =3.7,P<0.05),完成治疗组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未完成治疗组(t=7.11,P<0.05).结论 IFN-γ及TGF-β等Th1型细胞因子或Th1/Th2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及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佛地区慢性病院的门诊结核病患者183名,由经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有61.2%的结核病患者认识到调整饮食结构和量对结核病有利;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及职业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年龄越高、学历越低知晓情况越低,学生、知识分子知晓情况较工人、农民高(P〈O.05);在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方面,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水平较低,需加强在诊治或督导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工作,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IL-23、TNF-α、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者);30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感染者);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IL-6、IL-12、IL-23、TNF-α、IFN-γ分泌水平。结果 IL-6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的分泌水平分别为:0.43±0.03 pg/ml,0.86±0.04 pg/ml,0.46±0.02 pg/ml;IL-12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9.43±0.22 pg/ml,14.96±0.58 pg/ml,9.58±0.20 pg/ml;IL-23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269.58±28.58pg/ml,336.58±30.61 pg/ml;332.03±25.71 pg/ml;IFN-γ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90.80±2.05 pg/ml,116.15±4.96 pg/ml,114.29±3.16 pg/ml;TNF-α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13.87±3.28 pg/ml,14.06±2.14 pg/ml,13.43±3.12 pg/ml。统计分析发现:IL-6、IL-12、IL-23、IFN-γ在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23与INF-γ在感染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与IL-12在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感染者组(p<0.05);其余细胞因子在3类人群血清中分泌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IL-23、IFN-γ在肺结核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成为肺结核临床诊断依据可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结核分枝杆菌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1]。实验室研究课题中,大部分涉及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操作,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至今,已有一些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患结核病的报道,其中呼吸道吸入感染是实验室感染的最主要类型[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2014-2020年广东省期间各年龄段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特征与应对防治策略。方法 以2014-2020年广东省32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中,确诊结核病患者的39 048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耐药结核病患者及实验室相关资料,并以年龄、地区进行分组,探讨MTB临床分离株对药物的耐药性趋势、耐药结核病(包括单耐药结核病(mono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R-TB)、多耐药结核病(poly-resistant tuberculosis, PDR-TB)、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的发病率差异,以及MTB临床分离株对重点药物(利福平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4-2020年广东省32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患者MTB临床分离株对9种抗结核药物在不同年度间、不同年龄段间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卷曲霉素(Cm)在罗氏培养基中的稳定性,了解Cm在罗氏培养基中的降解速率;检测Cm降解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4 ℃和37 ℃ 2种保存条件下,Cm在罗氏培养基中的稳定性;使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罗氏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验证Cm降解对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 在4 ℃保存时,罗氏培养基中的Cm含量与时间呈反比,保存10 d时,罗氏培养基中的Cm降解2.04%,保存40 d时,Cm降解21.5%,保存80 d时,Cm降解41.7%,保存到200 d时,检测不到Cm的存在;在37 ℃保存10 d时,罗氏培养基中的Cm降解46.8%;在37 ℃保存30 d时,无法在罗氏培养基中检测到Cm的存在。在4 ℃存储时间为10~160 d的Cm罗氏培养基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时,MIC在0.8~1.0 μg/ml菌株,在4 ℃存储时间为40 d的Cm罗氏培养基上生长6周后出现16个菌落。MIC在1.0~1.5 μg/ml菌株,在4 ℃存储时间为40 d的Cm罗氏培养基上生长6周后出现阳性结果(+)。 结论Cm罗氏培养基在37 ℃保存时不稳定,在4 ℃保存时相对稳定,但存储时间不应超过4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