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的意义和分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的判断,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探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对福建省立医院2004~2005年214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现状调查,收集与针刺伤有关的具体环节,针刺伤发生的次数及发生针刺伤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90%的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针刺伤。其中发生于抽吸药液时72人次;拔针60人次;分离针头与注射器64人次;回套针头帽158人次;整理用物及处理废弃物106人次。结论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转归的因素,为指导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的随访策略,前瞻性对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7例LGIN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病灶表面情况、分界线、腺管及微血管等进行观察,分析LGIN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35例LGIN的活检及ME-NBI表现无进展(稳定型LGIN组),随访时间(20.7±6.9)个月;12例病理较前有进展(进展型LGIN组),其中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随访时间(16.3±11.8)个月。2组在患者性别构成(P=0.33)、年龄分布(P=0.13)以及病灶分布(P=0.70)、病灶形态构成(P=0.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型LGIN组病灶大小以<20 mm 为主(71.4%,25/35),进展型LGIN组病灶以≥20 mm为主(66.7%,8/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灶表面不均匀表现占比,进展组明显高于稳定组[75.0%(9/12)比34.3%(12/35),P=0.01];ME-NBI下阳性表现占比,进展组亦明显高于稳定组[83.3%(10/12)比8.6%(3/35),P=0.00]。 结论 病灶大小≥20 mm、表面不均匀表现及ME-NBI下阳性表现为影响LGIN转归的重要因素,结合ME-NBI观察对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OTSC)及钛夹联合尼龙绳系统(King closure)闭合胃壁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出现胃壁全层缺损的75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闭合方式分为OTSC组(n=20)和King closure组(n=55),对性别、年龄、瘤体最大直径、瘤体位置、缺损面直径、总操作时间、闭合缺损面时间、闭合成功率、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瘤体位置、瘤子直径、缺损面直径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闭合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时间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268)。总操作时间,King closure组为(63.24±43.22)min,OTSC组为(47.60±18.13)min(t=2.20,P=0.030);缺损面闭合时间,King closure组为(20.85±16.35)min,OTSC组为(10.95±5.20)min(t=2.65,P=0.010);住院费用,King closure组为(24 200±800)元,OTSC组为(36 200±2 350)元(t=6.21,P<0.001)。2组术后腹部立位平片均提示少量膈下游离气体,因气体量少且无明显症状表现未予干预。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再发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均顺利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King closure组小部分患者(15例,27%)出现钛夹或者伴尼龙绳残留,均顺利内镜取出;OTSC组大部分患者(19例,95%)吻合夹在位。两组均无一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OTSC及King closure用于胃壁全层缺损治疗均安全、有效,前者具有总操作时间短、闭合时间短等优势,但缺点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s和>90~120 s 4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粉色征出现时间对病理的诊断价值。 结果 312处病变中,粉色征阳性组208处,其中炎症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180处;粉色征阴性组104处,其中炎症或LGIN 69处,HGIN或癌35处。粉色征阳性诊断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1.1%和79.8%。多因素分析显示,HGIN和癌与粉色征出现时间显著相关(P=0.000,OR=0.016,95%CI=0.042~0.324)。粉色征阳性组中89例记录了粉色征出现时间,粉色征出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截断值为60 s,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8%、84.2%及91.0%。 结论 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粉色征出现时间在60 s以内诊断价值更大,通过对粉色征最早出现的部位靶向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陈英  郭仙斌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161-161,126
急诊科是医院24h对外服务的窗口,由于患者在急诊科逗留的时间短,护患接触交流的时间少,使急诊科成为医院护患纠纷的易发场所。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但严重干扰医院的工作秩序,而且还降低了医院医疗荣誉。因此,对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对防范纠纷能起到积极的作用。1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1.1急诊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急切性等特点易引起护理纠纷:在病情危急、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有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态度。否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VS治疗组(BVS组,24例)和未给予BVS组(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狭窄发生率、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S组术后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4)比47.3%(18/38),P=0.005],BVS组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50±0.58比2.70±1.09,P=0.039)。BVS组未发生与BVS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如穿孔和大量出血。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周≥3/4(OR=37.970, 95%CI:6.338~227.482)及术后未予BVS处理(OR=20.962,95%CI:3.374~130.243)是导致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吞服BVS可减少食管ESD术后的大面积狭窄发生率及所需的探条扩张次数,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5名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102例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103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肠道清洁度为1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夜间睡眠几无影响,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性。结论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肠道准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CRRT)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补液方便且总量不受限制、代谢控制更佳、能清除体内炎症介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ICU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然而,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还会降低危重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