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舒张期顺应性改变与年龄、血压水平、及各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0家三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2 971例,通过调查表获得一般情况、血压水平、遗传史、用药史、血生化、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2 971例患者中,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异常的1 793例(60.4%)。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LVEF、病程等指标在E/A正常和异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龄、合并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LVEDD舒张受限、室间隔增厚、高血压病程是高血压患者舒张期顺应性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上述高危因素的干预有利于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口服尼可地尔片,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充分稀释后给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肌钙蛋白T(c Tn T)、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9%、9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DL-C、HCT、EAI、cTnT、IL-1β、IL-1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HDL-C、NO、SOD、SAQ评分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HCT、EAI、cTnT、IL-1β、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NO、SOD、SAQ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胸部绞痛、心电图等症状体征,调节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抑制炎症反应,调控氧化应激,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1],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方面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研究报道了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观察颈动脉超声发现的粥样硬化病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诊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红晓  李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2):125-125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崔晓婷  李海燕  郑红晓 《医学综述》2014,(12):2252-2254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74例60岁以上心功能Ⅲ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135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13514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3014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30134 mmol/L)、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中度120134 mmol/L)、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中度120129 mmol/L、重度<120 mmol/L)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3%氯化钠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治疗后血钠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低钠血症组病死率较血清钠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和较长时间的血钠水平低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密切联系。结论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的低钠血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郑红晓  崔晓婷 《首都医药》2006,13(14):36-3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计算24小时全天、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和无左心室肥厚两组。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及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UA)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关系,探讨UA对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77例CHF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均升高(P〈0.01)。单因素分析中,血清UA水平与尿mAlb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升高是与尿mAlb水平升高有关的独立变量。结论血清UA水平是CHF患者尿mAlb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与UA损伤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房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72例不伴心房颤动的CHF患者,同时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生化技术测定两组样本的血清尿酸水平,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样本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峰速和肺静脉逆向血流峰速,并对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超声结果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和肺静脉逆向血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r=0.264,P=0.02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强负相关(r=-0.639,P<0.001),但与左心房前后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和肺静脉逆向血流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尿酸可能通过介导心室重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影响到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继发于心室重构后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51例具备溶栓适应证的AMI患者,男32例,女19例,分为两组:白细胞计数升高组(A组):2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组(B组):24例.所有患者均于3~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4h病死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24小时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AMI尿激酶静脉溶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这一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顺序入选共159例AF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52例,年龄32~66岁,平均(54±1)岁;阵发性AF组(pAF组,AF持续时间<6个月),60例,年龄47~71岁,平均(52±1)岁;慢性AF组(cAF组,AF持续时间>6个月),47例,年龄51~77岁,平均(59±1)岁。样本入选后,详细记录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特征,生物化学技术测定3组入选者的血清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3组入选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对入选样本的基本资料和所测临床数据与AF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F组血清UA水平(476.45±140.87)μmol/L与对照组(293.12±76.77)μmol/L和pAF组(302.38±78.19)μmol/L比较,明显升高(P<0.001)。单因素分析中,年龄(OR:1.116,P<0.001)、hs-CRP(OR:7.603,P<0.001)、UA(OR:1.008,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864,P<0.001)、左心房前后径(OR:1.365,P=0.001)、高血压(OR:11.407,P<0.001)、服用B受体阻滞剂(OR:8.109,P<0.001)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OR:4.569,P=0.003)与AF发生有显著性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hs-CRP与AF的发生独立相关(OR:3.267,P=0.001)。但亚组分析中,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07,P=0.007)和hs-CRP(OR:2.338,P=0.025)是与pAF发生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UA(OR:1.005,P=0.04)和hs-CRP(OR:3.535,P=0.002)是与cAF发生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结论 cAF的发生与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有关,可能是高尿酸血症介导了炎症激活和氧化应激。此结论尚需更大样本的相关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