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1.
2.
邬吉伟 《中外医疗》2013,32(3):75-76
目的分析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12月确诊为小儿感染性腹泻244例,根据病原学检测与药敏测试结果给感染性腹泻患儿适合的抗菌药治疗,记录患儿入院的症状和体征、病原学检测与药敏测试结果、抗菌药使用情况、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疗效。结果引起小儿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有志贺菌属、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涉及的抗菌药种类有6类17种,其中氨苄西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位于使用最高前3位,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类型的头孢菌素类。单独用药有133例,占54.51%;二联用药87例,占35.66%;三联用药24例,9.84%。结论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抗菌药主要有氨苄西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用药大致合理,仍需继续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慢性咳嗽小儿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方法未实施门诊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时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两组各抽取150例进行相关比较,主要对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分布、首次用药种类及用量比较、平均用药费用、平均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我们对患儿的病因分布进行了相关总结,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儿咳嗽病因各有不同;此次观察对象中,特异性咳嗽患儿61例,非特异性咳嗽患儿239例,各自所占比例为20.33%与79.67%,P0.01;分别对两组首次用药种类、平均用药费用、平均治疗时间作出统计与分析,明显看出,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其各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84.67%,P0.01。结论根据此次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实施门诊慢性咳嗽小儿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量,提高总体治疗满意度,同时减轻患儿治疗负担,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免疫组库测序的方法分析新生儿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β链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的多样性,探讨新生儿脓毒症的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 12例新生儿脓毒症确诊患儿为病例组,9例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相匹配的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采用Omega公司核酸纯化试剂盒(SQ Blood DNA Kit II)从外周血样品中提取DNA,对TCR β链CDR3进行多重PCR扩增,然后对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TCR β链CDR3多样性及表达的差异。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CR β链CDR3长度和类型相似,且均呈高斯分布。采用D50和香农-威纳指数作为多样性的评价指标,显示病例组TCR β链CDR3多样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TCR β链V片段48个基因的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其中TRBV10-3、TRBV2TRBV20-1的使用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CR β链J片段13个基因的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其中TRBJ2-3、TRBJ2-5TRBJ2-7的使用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CR β链CDR3多样性发生了明显改变,提示这可能与新生儿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我市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流行性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摘取手足口病患者80例,观察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两季,年龄<6岁的儿童中,并且散居儿童中发病率也较高。临床表现特点主要为:皮疹以及发热,并且大多数患者会并发心肌损害以及支气管肺炎。结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个人卫生,改善饮食习惯,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要求,做好防控措施,能够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新生儿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主要革兰阳性菌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17例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无乳链球菌为主;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普遍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气管插管、应用激素、羊水污染以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均为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选择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对于减少耐药性发生、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