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例1] 男,27岁。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1年,右腰部钝痛半年于1984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6.0/10.7kPa,右肾有轻度压痛。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10~15,蛋白(+);尿脱落细胞检查6次,2次阳性。I.V.P.右肾盂肾盏中度积水。B超:右肾轻度增大肾孟肾盏扩张,输尿管近端扩张;左肾正常。诊断:右肾积水,输尿管肿瘤可能性大,待除外腔静脉后输尿管。治疗:术中见右肾盂明显扩张,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直径约2.5cm,长约10cm。游离输尿管绕到腔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直肠B超、CT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制的出现,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技术。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单独采用内分泌治疗,多数患者在经过12~24个月的缓解期后会再次出现PSA升高或新的病灶。我们自2003年5月~2004年8月行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7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脑胞质RNA1(BCYRN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前列腺癌细胞(PC-3、22RV1、DU-145、LNcap)及前列腺正常肌成纤维基质细胞(WPMY-1),采用qRT-PCR检测BCYRN1表达,分析BCYR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前列腺癌细胞,分别转染siRNA-NC和siRNA-BCYRN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CYRN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WPMY-1细胞比较,BCYRN1在PC-3、22RV1、DU-145、LNcap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PC-3、22RV1为最高。BCYRN1高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T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转染siRNA-NC相比较,转染siRNA-BCYRN1后细胞中BCYRN1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转染siRNA-NC相比较,转染siRNA-BCYRN1后PC-3、22RV1细胞Bcl-2、p-Akt表达显著减少(P<0.05),Bax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Akt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CYRN1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BCYRN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例1] 30岁,2年前洗浴时触左睾丸上端有黄豆大硬结,未作特殊治疗。1年前觉硬结增大,近4个月来左睾丸胀堕惑,有压痛。睾丸部位摄片:可见左睾丸内有2.5cm×2.0cm钙化影。B超:左睾丸上部可见有2.4cm×1.6cm环形强回声光团,边缘清楚,回声区在睾丸内部上端,考虑阴囊内钙化。 临床诊断:左睾丸肿瘤。行手术治疗。 [例2] 22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睾丸下部有苞米粒大小肿物,无不适。未治疗,近半年有堕痛  相似文献   
5.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的肾盂内特异性炎症 ,自 1916年首次被报道以来 ,国内外偶见有报道 ,由于该病非常少见 ,所以对其认识不足 ,治疗前不易做出正确诊断 ,现就此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 9例 ,女性 7例 ,男性 2例 ,男女之比 3 5∶1。年龄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腔内化疗失败原因,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膀胱癌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中MDR1基因基因产物P-GP170糖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初发膀胱癌组织中P-GP170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复发膀胱癌组织,并且膀胱癌病理分级高者P-GP17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低者,结论:膀胱癌MDR1基因产物P-GP170的测定有助于术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膀胱组织中P-GP170的表达可能揭示了膀胱术后腔内化疗失败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0岁,因右腹部包块16年,增大明显伴疼痛2年,于2000年7月5日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率76次/min,血压15/10 kPa,慢性病容.右上腹部有一约30 cm×30 cm包块,质地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轻度触痛.双侧肾区叩击痛阴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系援外工程师,于1985年1月去尼泊尔扩建某工程。自述常去河边游泳、钓鱼,未发现过皮肤红斑、出血点,无腹痛、腹泻。8月起渐感消瘦,全身不适,11月出现尿频、尿急,肉眼血尿并有血块,无尿痛。1986年1月回国,以前列腺炎治疗9个月,症状略有缓解,6月又回到尼泊尔。1988年回国,症状逐渐加重,尿频、尿急、尿道痒感并伴有烧灼痛、血尿(主要是终末血尿),自述尿中有丝状物,腹股沟淋巴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直肠B超、CT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制的出现,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技术。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单独采用内分泌治疗,多数患者在经过12~24个月的缓解期后会再次出现PSA升高或新的病灶。我们自2003年5月~2004年8月行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7例,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年龄63~78岁(平均69·2岁)。患者术前分期依据包括:病史、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血清PSA、CT或MR I,胸片、核素骨扫描,血清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