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笔者通过参加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认为要确保临床生化检验质量,除提高人员素质、做好室内质控、选择性能良好的仪器和经典的检验方法必不可少外,在条件较差、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医疗单位,加样器具不可忽视。10年来,正因为我们重视了这些环节,使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得到保证,生化室间质评取得优秀成绩。  相似文献   
2.
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β-内非肽(β-E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了(TNF)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996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分为A、B、C三组。①C组(常规+药物+HP)(n=20)与B组(常规+药物)(n=19)急性毒鼠强中毒39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即刻、HP或入院后1、3、5、7、9、11d从外周静脉抽血2ml,测定β-EP、ET、NO与TNF。②A组(常规组)(n=17)为既往采用安定、苯巴比妥抗惊厥等一般救治措施;B组采用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巯基丙醇治疗: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HP联合治疗。结果①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中,β-EP、ET、NO与TNF在C组均于入院后即刻达高峰,在B组均于入院后1d达高峰,随后均缓慢下降。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治疗后B—EP、ET、NO与TNF对应指标比较,C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降低。②C组和B组患者治愈率比A组均有显著性提高。C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龟、止惊时间比B组、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B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量、止惊时间比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结论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二巯基丙醇和常规救治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B—EP、ET、NO与TNF水平,可作为治疗急性鼠毒强中毒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龙岗区学龄儿童ADHD控制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3所幼儿园3826名3~6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共检出多动行为492人,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92例ADHD儿童中,男女童之比为1.1:1,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男性。低年龄,母亲文化程度低,父亲抽烟、饮酒,非父母带养,溺爱,无玩伴等。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儿童孤独、儿童每周尿床次数和儿童健康有关。结论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以ADHD儿童、家长、老师和医生为沟通团队,针对其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关注,能有效开展儿童ADHD的控制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为切换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衰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0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并稳定2 h的窗口期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后逐渐减小压力支持(PS)水平直至脱机;以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机械通气及传统脱机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d:3.2±1.1比10.5±3.2)、总机械通气时间(d:4.8±2.5比10.5±3.2)、总住院时间(d:17±3比22±7)均明显缩短(均P<0.01);VAP发生数减少(例:0比5,P<0.01),再插管数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例:3比1,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衰的机械通气患者,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稳定2 h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acy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the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in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the improve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f 15 as the switching point. Methods By a prospective control study, 20 patients with COPD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had undergon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V from March 2007 to November 2009 were enrolled as treatment group.Invasive MV with synchronous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and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SIMV+PSV) pattern were given to these patients. When the period of "improved GCS score of 15 standard" window period appeared and being kept for 2 hours, endotracheal tube was extubated, and nasal mask with PSV±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was used, followed by gradual decrease of the level of pressure support till weaning of MV. Ninetee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MV with ordinary way of weaning from March 2005 to March 2007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Prior to the MV, the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index, the length of invasive MV, total MV time, total hospital stay, re-intubation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occurred in the number of cas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index prior to the MV.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 treatment group, the length of invasive ventilation (days: 3. 2±1.1 vs. 10. 5± 3. 2),the total duration of MV (days: 4. 8±2. 5 vs. 10. 5±3. 2),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days:17±3 vs. 22±7)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ll P<0.01),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ases: 0 vs.5, P< 0. 01), while the number of re-intubation was slightly higher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ases:3 vs. 1, P>0. 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GCS score of 15 as the switching point with 2 hours as window period for early extubation and non-invasive nasal mask venti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COP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十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十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16例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两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VAP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2±1.1)和(5.4±2.3)d,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0和3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7士3)和(21士5)d,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病例,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4年669例剖宫产进行分析,对孕妇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产后出血预防措施,术后准确测量出血量,测量方法:容量法和称重法。术后专人陪护,严密观察病情。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较我院2003年出血率下降了0.7%,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对产后出血要有预见性,做好预防措施,准确测量出血量,及时发现和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率,保证母亲安全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极低体重儿进行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38±2.21)d和(11.65±2.13)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586.65±788.36)元和(5821.32±957.85)元,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8.24%和80.06%,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8.36%和53.86%.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本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血压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对1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答卷方式调查其生活质量指标,并检测其动态血压指标。实施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后复查并比较实施前、后动态血压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施社区干预后其动态血压各指标,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性生活状况、认识功能、社会参与能力、生活满足感等均有显著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唯睡眠状态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无论在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变化即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其血压水平、提高其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2006年8月,我们对63例药物流产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予积极观察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晓情况、应对方式及预防接种满意度,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4年8~11月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家庭外地家庭多于本地家庭;99.46%的家长赞成预防接种;92.93%的家长能够按时给儿童接种疫苗,85.87%的家长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78例不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家长中,有92.19%的家长认为医生应定期进行回访;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家长中,户籍类别在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上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态度、接种流程、接种宣教、等候时间。结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相对不足,且对预防接种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接种过程中应加大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改进预防接种流程,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