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7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h2细胞因子调节哮喘炎症细胞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h2细胞因子IL-5、IL-13调节哮喘炎症过程中肺和骨髓之间的细胞转运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动物模型,获取肺泡灌洗液,检测IL-5、IFN-γ,浓度并进行病理分析;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和骨髓IL-5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CD3阳性细胞。结果 哮喘组肺泡灌洗液IL-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小气道痉挛,管壁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哮喘组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骨髓IL-5 mRNA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01),与肺组织IL-5 mRNA表达的增高密切相关(P<0.05);此外,哮喘组肺组织和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显著增加(P<0.01),骨髓CD34、CD3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CD34增高与骨髓细胞表达IL-5 mRNA密切相关(P<0.05)。结论IL-5可能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参与调节骨髓嗜酸粒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细胞在肺和骨髓之间的转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系列模型,探讨早期不同阶段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方法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光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和分类,生化测定肺组织和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随着烟雾刺激时间的增加,大鼠气道炎症病损逐渐加重,至第7周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1周时处于较高水平(P<0.05),以后则保持一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肺组织MPO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混合烟雾吸入法大鼠模型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的发生发展简便、可靠;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其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早期,支气管管腔内炎症细胞类型符合慢性炎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吸烟所致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腺病毒E1A基因转染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经G418筛选、Western blot鉴定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单克隆,不同浓度的香烟提取物(CSE)活化,测定细胞IL-8 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8浓度.结果与未转染和对照质粒转染A549细胞相比较,经CSE活化后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IL-8mRNA表达和蛋白释放显著增加.结论腺病毒E1A基因显著增加吸烟所致的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提示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放大吸烟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防御功能,但是,咳嗽也是疾病的信号。据统计,在呼吸专科门诊,主诉有咳嗽症状者约占80%以上,同样亦常见于内科和急诊科等科室,更多的咳嗽患者首先就诊于社区和基层医疗单位,因此,无论呼吸专科医师还是全科医师都会遇到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虽然我们对咳嗽的发生机制不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MK)对哮喘小鼠IL-5mRNA、IL-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哮喘小鼠及孟鲁斯特治疗后哮喘小鼠骨髓细胞IL-5mRNA的表达及肺、骨髓、脾IL-5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孟鲁斯特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细支气管痉挛、粘液分泌等;亦可减少骨髓IL-5mRNA阳性细胞数(P<0.02),并使骨髓、肺、脾IL-5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不仅使肺部炎症显著减轻,也抑制骨髓细胞表达IL-5mRNA、IL-5蛋白,提示白三烯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合成来应答过敏原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月经相关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最新诊疗进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月经相关肺部疾病主要有月经性气胸、月经性咯血和月经相关哮喘,其病情演变与月经周期相关.发病机制不清,可通过改变月经周期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月经相关肺部疾病有其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长效β2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和开放试验,对101例哮喘患者进行为期4周、口服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10~20mg每晚一次的疗效观察,并进行剂量滴定。结果:治疗组(50例)和开放组(51例)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0%和62.5%,有效率分别为88.0%和92.7%。治疗2周,肺功能即显著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主要表现为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是安全而有效的,是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细菌脂多糖(LPS)所致肺泡上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腺病毒E1A基因转染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经G418筛选、Westem blot鉴定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单克隆,不同浓度的LPS活化,测定不同时间细胞ICAM-1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和空质粒转染A549细胞相比较,经LPS活化后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ICAM-1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腺病毒E1A基因显著增加LPS所致的气道上皮细胞ICAM-1表达,提示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放大外界刺激因素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COP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62例哮喘病人分 2组,喘可治组使用喘可治注射液 (4mL·次 -1,qd),对照组使用相同剂量的安慰剂;疗程共 4wk。2组病人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治疗后 2组日间症状评分(1. 30±s0. 20)分vs(0. 50±0. 10)分、夜间憋醒次数(1. 10±0. 20)次vs(0. 40±0. 20 )次及沙丁胺醇减少喷数(1. 40±0. 20)次vs(0. 60±0. 10 )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 2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 (P<0. 01); 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治疗后 2组病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喘可治组使Th1 /Th2细胞因子比值提高 15. 3±1. 3,对照组仅提高 9. 2±1. 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是治疗哮喘有效、安全的中药制剂,它可能是通过调整Th1 /Th2平衡发挥疗效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3例原发性淋巴细胞瘤,2例为肺淋巴细胞瘤,1例为支气管淋巴细胞瘤。临床上主要症状是咳嗽和胸痛,而呼吸困难,咯痰和咯血则极少见。例2是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的,例1因急性流感症状,作胸部X线检查而发现。例3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患者本人亦可听到哮鸣声。例1的X线表现为卵圆形的均匀阴影,密度深,境界不很整齐,在切层片提示伴有肺不张。例2为浸润性病变,位于上叶前段,其上界尚清晰,下界和水平裂相连。例3在胸片和切层片上见一密度均匀增深梨状阴影,边缘模糊,位于右心缘旁。沿着右肺下叶支气管—血管轴而发展。本组3例在确诊后3~9年均健在。例1于右肺下叶切除后,病情稳定2年,以后复发,两肺见结节和浸润阴影,经苯丁酸氮芥治疗后恢复。例2病灶已存在很久,但很小。未经任何治疗,4年中病灶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