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及多阶段过程,各种致病因子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宿主和环境因素均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福建省胃癌高发的浪歧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有胃癌家族史人群白细胞介素(IL)-1和IL-10基因多态性(宿主因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Ts)内镜诊治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1月该院内镜诊断的8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回顾性分析其白光内镜、超声内镜(EUS)、组织病理学及治疗后情况等特点,总结其中误诊病例特点。结果经内镜诊断NET 84例,最终经病理证实为NET 72例,12例内镜误诊为NET,误诊率达14.3%,12例分别为慢性炎症5例,异位胰腺2例,布氏腺增生1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例,大肠静脉型血管瘤1例,大肠平滑肌瘤1例,转移性鳞癌1例。8例行EUS检查,均提示病灶来源黏膜下层,6例为低回声,1例偏高回声(布氏腺增生),1例混合回声(静脉型血管瘤)。结论 GI-NETs在内镜下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有部分病例表现可类似,经过更为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活检可增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以及对各种治疗方式的术前评估作用。方法内镜检查57例食管癌,了解癌肿的影像特征、浸润深度及癌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显示肿瘤影像特征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或全部管壁结构的破坏,对肿瘤浸润深度诊断总符合率为84.2%(48/57),对T分期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7.7%(50/57);对N分期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4.2%(48/57)。结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ESD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 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行ESD治疗,16例(3.7%)发生术后出血。按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成出血组(n=16)和未出血组(n=433)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t=0.465,P=0.642)、性别构成(χ2=0.035,P=0.642)、是否有糖尿病(χ2=0.647,P=0.421)、是否有冠心病(P=1.000)、病灶大小(t=1.598,P=0.111)、是否≥2个病灶(P=1.000)、病变部位(χ2=6.183,P=0.289)、操作时间(t=1.335,P=0.201)、病理分级(χ2=0.687,P=0.709)、病变浸润深度(χ2=0.134,P=0.71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高血压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是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8,95%CI:1.227~9.186,P=0.018)。结论 高血压与消化道早癌ESD术后出血密切相关,伴有高血压者ESD术后出血风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转归的因素,为指导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的随访策略,前瞻性对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7例LGIN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病灶表面情况、分界线、腺管及微血管等进行观察,分析LGIN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35例LGIN的活检及ME-NBI表现无进展(稳定型LGIN组),随访时间(20.7±6.9)个月;12例病理较前有进展(进展型LGIN组),其中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随访时间(16.3±11.8)个月。2组在患者性别构成(P=0.33)、年龄分布(P=0.13)以及病灶分布(P=0.70)、病灶形态构成(P=0.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型LGIN组病灶大小以<20 mm 为主(71.4%,25/35),进展型LGIN组病灶以≥20 mm为主(66.7%,8/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灶表面不均匀表现占比,进展组明显高于稳定组[75.0%(9/12)比34.3%(12/35),P=0.01];ME-NBI下阳性表现占比,进展组亦明显高于稳定组[83.3%(10/12)比8.6%(3/35),P=0.00]。 结论 病灶大小≥20 mm、表面不均匀表现及ME-NBI下阳性表现为影响LGIN转归的重要因素,结合ME-NBI观察对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82/-819/-59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Mpylori感染与福建地区非责门胃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和直接测序分析来检测IL-10基因多态性;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①IL-10.1082位点:胃癌组中A/A型(17.4%)、A/G型(26.4%)、G/G型(9.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10-592位点与IL-10-819位点:胃癌组中C/C基因型(44.8%),C/A基因型(31.2%),A/A基因型(24%)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胃癌患者IL-10-1082、IL-10-592和IL-10-819等位基因分布在H.pylori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L-10-1082A等位基因与福建地区胃癌发生相关。②IL—10—819/592等位基因与胃癌发生无相关。③IL-10.1082位点、IL-10-819/-592位点等位基因与执pylori感染之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病灶伴流出道梗阻的病例,在超声胃镜引导下进行多点植入5-FU化疗粒子45~60粒,平均注射5-FU化疗粒子100 mg,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病灶三维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33次.内镜观察标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6例,恶化1例.临床上缓解不全梗阻显著有效6例,明显有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4%.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超声内镜三维扫描对化疗疗效的判断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胃间质瘤(GST)良恶性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及超声内镜发现的胃黏膜下肿物112例,其中经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的32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Ki-67,p53,CD34,CD117),并分析超声内镜图像(包括大小、层次、回声、有否液性暗区及分叶、边缘的声晕、倍增时间等).结果 (1)CD117和CD34在GST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6%和81.3%;(2)Ki-67在危险度低、中、高组表达分别为7.8%,27.3%,87.5%,危险度低组与高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危险度低、中、高组表达分别为0%,18.2%,68.5%,危险度低组与高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例恶性GST具有以下特征:长径>4 cm,呈分叶、内部回声不均匀、液性暗区、边缘不规则伴有声晕、较短的倍增时间.结论 超声内镜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CD117、CD34可作为GST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Ki-67,p53的检测有助于GST恶性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内镜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内镜基础上的超声影像技术,其不仅能够提供病灶的立体结构,还可显示冠状、矢状及横断面的扫描图像,并可进一步测定病灶的体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在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但在体积测量方面以临床应用研究不多,有报道在胃早癌的体积和浸润深度方面的应用[1].本研究是探讨三维超声内镜对食管肿物肿瘤体积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