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0岁,因发热伴乏力5d于2005年6月27日入院。无畏寒、头痛、鼻塞及流涕症状,不伴咳嗽及咳痰,食欲、精神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最高体温39.5℃。  相似文献   
2.
过去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是在左前降支或右冠的单支病变行单支或双支搭桥,近年来因特殊器械的出现和技术的改进使对多支病变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成为可能.1997年3月~2002年3月,我们行OPCAB术1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4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41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418例,其中经正中切口414例,左外侧小切口4例。患者搭桥数目1 ̄5(3.1±0.9)根,应用左侧乳内动脉274根,桡动脉21根。结果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2 ̄6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365.0±23.0)ml,输库血146例(34.9%),二次开胸12例(2.9%),早期心肌梗死4例(0.9%),心绞痛6例(1.4%),心功能不全8例(1.9%),心律失常30例(7.2%),早期死亡4例(0.9%)。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转体外循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转体外循环(CPB)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2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改行CPB为观察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转OPCAB的相关因素,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相关因素建立判别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急症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室性心律失常、远端吻合口数目依次是OPCAB中改行CPB的相关因素。结论OPCAB中转CPB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可采用建立的判别方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选择分为实验组(室颤组,n=31)和对照组(停跳组,n=26)。术中分别测定室颤前及复跳后冠状静脉窦处血液的心肌磷酸肌酶同工酶(CP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术后观察心功能及神志、血红蛋白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跳后2组CPK-MB、LDH、CTnI较室颤前均增高(P<0.05),但对照组比室颤组升高更明显(P<0.01)。且术后对照组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比实验组高出近1倍。实验组有3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比传统心脏停跳下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佳。可应用于大部分无主动脉瓣病变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于瓣膜置换术中同时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结果 50例术后即刻转为窦性心律,8例仍为心房颤动,术后1周6例由窦性心律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52例出院后随访3~24个月,40例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77%.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非体外循环下经胸或胸骨进行了20例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 Invasiv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OPCAB)。其中1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5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开胸,1例胸骨正中切口双侧乳内动脉搭桥术(IMA)。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平均随访6个月,全部存活。平均住ICU时间仅为1天。平均住院日为12天。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由于随访时间短,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远期效果尚需证实。  相似文献   
9.
对5例不宜作冠状动脉搭桥(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且药治疗无效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R)。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缺血区心肌活动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提高10%,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表明TMR近期可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