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促进作用是否需要成骨细胞的协同.方法 体外培养MC3T3小鼠成骨细胞及NF-κB受体的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分别给予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Ⅰ)进行干预,Western印迹检测IGF-Ⅰ受体的活化情况.以0、10 ng/ml的rhIGF-Ⅰ直接干预破骨细胞或与成骨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板中共培养的破骨细胞,MTT法测定破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破骨细胞凋亡率;实时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基因的表达.将不同方式干预的破骨细胞接种在骨磨片上,光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形成.结果 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表面均检测到可被IGF-Ⅰ激活的IGF-Ⅰ受体.仅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时rhIGF-Ⅰ能够促进破骨细胞活细胞的增殖(P<0.05);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P<0.05);上调组织蛋白酶K基因的表达(P<0.05);增加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及面积.IGF-Ⅰ对单独培养的破骨细胞则作用不明显.结论 IGF-Ⅰ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促进作用需要成骨细胞的协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兔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人全血标本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iR-140序列,将该序列定向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构建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将核定位信号肽偶联核激酶底物短肽(nucleus localization signal linked nucleic kinase substrate short peptide,NNS)修饰的壳聚糖(NNSCS)分别与pBudCE4.1-miR-140重组质粒及pBudCE4.1空质粒形成纳米复合物,分别瞬时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0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正确,表明miR-140成功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NNSCS/pBudCE4.1对照组相比,NNSCS/pBudCE4.1-miR-140转染组软骨细胞中miR-140表达升高约14.5倍(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后软骨细胞可以有效地高表达miR-140,为将来探究miR-140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医学检验学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级100名本科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方法;将2015级97名本科生作为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良好和中等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全面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宗旨,精品课程群建设是医学精英教育的手段,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借助精品课程群建设,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存在时IGF-1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C3T3小鼠成骨细胞及RANKL诱导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以10ng/ mL的rhIGF-1直接干预单独或与破骨细胞共育的成骨细胞, 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12h,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8d后Von kossa钙化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时,rhIGF-1作用12h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P<0.05),使细胞内ALP活性升高(P<0.05),8d时钙化结节的个数及面积百分比升高(P<0.05);与单独培养的成骨细胞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破骨细胞可明显促进IGF-1所诱导的成骨细胞骨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P2X7受体(P2X7R)对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探究体内P2X7R对荷LLC小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RT-PCR检测LLC细胞P2X7R表达。将LLC细胞分别给予P2X7R激动剂三磷酸腺苷(ATP)、2'-3'-O- (4-苯甲酰-苯甲酰)ATP(BzATP)干预或预先给予P2X7R拮抗剂oxATP、A438079然后再给予激动剂干预,共分为7组。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L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活化水平。将LLC细胞给予BzATP、A438079、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共分为5组。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体内实验:构建荷LLC细胞的皮下移植瘤的野生(WT)型和 P2X7R 基因敲除(P2X7-/-)型小鼠模型,比较两组肿瘤的体积及质量。结果 LLC 细胞中表达 P2X7R。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激动剂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与激动剂组相比,拮抗剂可以抑制激动剂促进LL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0.001)。Western blot显示:BzATP 组 p-AKT 蛋白表达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增加;与BzATP组相比,拮抗剂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BzATP组相比,拮抗剂组均可抑制BzATP促进的LL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0.001)。小鼠荷瘤显示:与WT小鼠相比,P2X7-/-小鼠瘤体体积和瘤体重量均降低(P<0.05)。结论 P2X7R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LL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2X7-/-小鼠降低LLC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F-1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促同化作用是否需要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协同。方法体外培养MC3T3小鼠成骨细胞及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以50 ng/ml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分别干预成骨细胞及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Wstern blotting验证IGF-1受体的活化。以0、10、50、100 ng/ml的rhIGF-1分别干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共培养的成、破骨细胞。12 h后终止培养,收集破骨细胞经IGF-1干预后的条件培养基(OC conditioned medium after IGF-1 treatment,OCCM)对另一组新接种的成骨细胞干预12 h。ELISA检测3组成骨细胞培基中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RANKL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中Bgp基因的表达。结果 RANKL诱导培养8 d后RAW264.7细胞形成TRAP阳性,成熟的多核破骨细胞;W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rhIGF-1可有效得使成、破骨细胞中的IGF-1受体发生磷酸化;ELISA与Real-time PCR测定结果显示,IGF-1直接干预OB时,Bgp基因表达水平和培养基中BGP及RANKL蛋白的含量均与无干预的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OCCM干预及共培养的OB组,当IGF-1初始干预浓度为10 ng/ml时BGP、RANKL含量及Bgp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共培养组与OCCM培养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 IGF-1对OB的促同化作用依赖于OC的参与,两种细胞间的联系可能是通过可溶性的细胞因子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人防御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存在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称为抗菌肽(antibiotic peptide).防御素(defensin)就是其中一类,人防御素(human denfensin,HD)是一类被研究的最广泛、不含糖链的碱性阳离子多肽,其主要存在于血液、肠道及表皮细胞中,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可磷酸化碱性短肽提高短肽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转染效率。方法合成基序为LLL-RRRDNEY*FY*VRRLL的短肽(SP),以体外磷酸化实验观察哺乳动物细胞裂解液使SP磷酸化并促进SP/DNA复合物种DNA的释放。以荷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SP/DNA复合物转染C2C12细胞,观察转染效率。结果细胞裂解液可有效地使可磷酸化短肽发生磷酸化,并促进DNA与SP的解离。可磷酸化短肽对C2C12细胞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不可磷酸化短肽。结论可磷酸化短肽可以显著提高短肽的转染效率,外源DNA与SP载体在细胞内的解离情况对SP/DNA复合物的转染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一根毛发中分别提取nDNA和mtDNA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孙蓓  马彦  赵荣兰  辛兢  郭刚  张镜宇 《天津医药》2008,36(7):510-512
目的:探讨从1根脱落毛发中既获取核内基因组DNA(nDNA)又获取核外线粒体DNA(mtDNA)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用含高浓度的二硫苏糖醇(DTT)的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建立DTT-裂解液法及DTT-TKM法用于毛根、毛干部分的核酸提取,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2种方法均能从毛根及毛干中提取nDNA及mtDNA。DTT-TKM法适用于多根毛发的核酸提取。而DTT-裂解液法则不仅能提高毛囊DNA的提取量,而且能从少量毛干中提取到几乎不含nDNA的mtDNA。结论:DTT-裂解液法简便、经济、无创,更适于从1根毛发中分别提取nDNA及mtDNA。特别适用于血液等样本采集困难时对于遗传信息的获取,在法医学上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