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检测eZSCOPEAN手持式半导体(碲化镉)γ相机的性能指标及观察小鼠骨显像效果。方法使用半导体γ相机和泛源模型、圆形样本盒、毛细玻璃管等质控模型,根据NEMA(NationalElectrica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标准进行了固有能量分辨率、固有计数率特性、泛野系统均匀性、系统平面灵敏度及系统空间分辨率测试,并进行了小鼠骨显像实验。结果固有能量分辨率FWHM为507%,20%丢失计数率和最大计数率均未出现,积分均匀性为384%,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的系统灵敏度(计数·min-1·MBq-1)0mm为20988,30mm为19535,低能高灵敏准直器的系统灵敏度(计数·min-1·MBq-1)0mm为61090,30mm为52876,系统空间分辨率0mmFWHM=22mm,30mmFWHM=57mm。小鼠骨显像实验示半导体γ相机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小脏器影像。结论该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满足临床对小脏器和小动物单光子显像的要求。该仪器具有质量轻、便携、显像速度快等特点。对半导体探头计数率特性测定的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4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N)的平衡法心血池显像(MGBP)心功能参数,对比分析了EH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心机械图(MCG)的心脏检测指标.结果示,MGBP检测中 EH 组的左室高峰充盈率(PFR)、右室射血分数(RVEF)、局部射血分数_4(EF_4)及局部轴缩短率_4(RS_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PFR与E/A峰比值(UCG)之间呈正相关(r=0.44,P<0.05),PFR与a/Eo(MCG)之间呈负相关(r=-0.87 P<0.01),PFR与左房内径(UCG)之间呈负相关(r=-0.48 P<0.05),反映左室间隔部位改变的EF_4,RS_4与室间隔厚度(UCG)均呈负相关(r=-0.3 P<0.05,;γ=-0.47 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室暂时性扩大(TID)及肺摄取增加相关指标与灌注缺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 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99m Tc MIBI 运动静息门控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170 例,男103 例,女67 例,年龄51.8 岁±12.7 岁.根据显像结果,以17 节段靶心图模型对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进行评分,获取各个节段评分之和,即运动总积分(SSS).左室功能参数及左室暂时性扩大比率(TID ratio)由ECToolbox 软件自动处理获得.依据SSS 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G1 组(SSS≤3,血流灌注正常)、G2 组(4≤SSS≤8,血流灌注轻度异常)、G3 组(9≤SSS≤13,血流灌注中度异常)及G4 组(SSS≥14,血流灌注重度异常).结果 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 例患者中,G1 组中有4 例;G2 组中有1 例;G3组中有2 例;G4 组中有5 例.TID ratio、SVR(5)随SSS 的增加而增高,在G4 组中,二者均较G1 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10±0.19 与0.99±0.13,1.12±0.39 与0.92±0.16,P 〈0.008);在G3 组中,SIVR(5)亦较G1 组明显增高.而TID ratio 较G1 组无统计学意义.随着SSS 的增加运动LHR 及静息LHR 均逐渐升高,在G3 组、G4 组中二者均较G1 组明显增高;运动LHR 与静息LHR 相比,在G3(0.32±0.08 与0.31±0.04,P 〈0.05)及G4 组(0.35±0.07 与0.32±0.06,P 〈0.05)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负荷中心腔一过性扩大及肺摄取增加均与心肌缺血及冠脉病变关系密切.SIVR(5)及运动LHR 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较TID ratio 及静息LHR 更为灵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DHC)对肺部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SPN的18F-FDG DHC及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结合病理分析.结果:DHC诊断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变6个.CT诊断恶性病灶29个,良性病灶5个.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灶26个,良性病变8个.DHC诊断SPN的灵敏度96%,特异性67%,准确性88%,阳性预测率81%,阴性预测率83%.多层螺旋CT诊断SPN的灵敏度92%,特异性38%,准确性79%,阳性预测率83%,阴性预测率60%.结论:18F-FDGDHC对诊断SPN有临床价值,其特异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SPECT CT双探头符合线路衰减和非衰减校正技术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SPEC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 ,经衰减和非衰减校正测量病灶的靶与本底 (L B)比值。结果 ①衰减校正检出恶性病变 4 1例 (5 6个病灶 )、良性病变 7例 (11个病灶 ) ;非衰减校正检出的良恶性病变部位和数量与衰减校正一致。②经衰减校正检出的 5 6个恶性病灶L B比值为 2 4 .0 7~ 1.39,平均 5 .2 0± 4 .2 8,其中 <2 .0为 8个 ,2 .0~ 2 .5为 7个 ,>2 .5为 4 1个 ;良性病灶 11个 ,L B比值为 2 0 .1~ 1.4 8,平均 5 .6 1± 4 .79,其中 <2 .0为 2个 ,2 .0~ 2 .5为 2个 ,>2 .5为 7个。③经衰减校正良恶性病灶L B比值平均为 5 .2 8± 3.5 1,非衰减校正为 3.2 2± 2 .0 0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且呈正相关 (r =0 .77,P <0 .0 1)。结论 1 8F FDGSPEC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中衰减和非衰减校正对检出病灶数量和定位无明显区别 ,但前者图像明显好于后者。仅据L B比值判断良恶性病变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价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疑为胸腹部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而行18F -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联合扫描同机图像融合患者的资料。结果 :14例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FDG显像 ,在 34个病灶中共检出 33个病灶 ( 97.1% )。融合影像可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占位性病变或肿大淋巴结的代谢活性。其中 4例 ( 4 /14 )患者位于邻近膈肌上下及胸椎体、前列腺的 6个病灶 ( 6 /34)必须借助融合图像才能精确定位。结论 :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可明显提高符合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18F—FDGPET/CT为手术或放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再分期,以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本组受检者51例(男41例,女10例),年龄34—90岁(平均61.86±12.81岁)。鳞癌29例,腺癌20例,腺鳞癌2例。根据文献中接收器工作特性分析确定良恶性结节阈值截点SUV值〉3.5为阳性淋巴结。结果51例患者中45例检出纵隔淋巴结,SUV值〉3.5的阳性淋巴结共有63%(79/125),SUV值〉3.5且小于1cm结节35%(28/79),SUV值〉3.5且大于1cm结节65%(51/79)。肺腺癌20例中阳性淋巴结58%(46/79),鳞癌29例中阳性淋巴结41%(32/79),腺鳞癌2例中阳性淋巴结1%(1/79)。肺腺癌和鳞癌患者小于1cm和大于1cm的阳性淋巴结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5,P〈0.05)。结论18F—FDGPET/CT对NSCLC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再分期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18F-FDG复合线路显像(h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综合治疗中对确定分期、界定靶区、决定治疗原则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NSCLC患者于治疗前进行18F-FDGhPET/CT显像检查,分析比较18F-FDG分期和CT分期结果.结果 18F-FDG显像较CT多发现39个转移淋巴结,发现远处转移病灶22个;使28例患者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分期升级20例,分期降级8例.结论 "F-FDGhPET/CT显像对NSCLC的正确诊断分期,制定放疗计划,或指导肿瘤综合治疗原则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属异物对18F符合探测CT衰减校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线在体内的衰减和散射可影响正电子符合探测图像的质量,因此,多种衰减校正(AC)方法已用于临床。起搏器、人工关节、造影剂等金属异物在基于CT的AC过程中可能造成衰减过度补偿,产生阳性伪影,致临床误诊。了解金属异物产生伪影的原因及如何识别伪影对提高符合探测图像质量较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模型实验,观察金属异物对正电子符合探测图像非均匀AC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免疫功能等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18 F-FDG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诱导成熟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PBS及92.5×104,185×104,370×104,740×104 Bq/mL浓度的18 F-FDG培养基,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检测树突状细胞的凋亡率、细胞表型(CD1α、CD80、CD83、CD86、HLA-DR)表达、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结果与结论:740×104 Bq/mL浓度的18F-FDG可以引起树突状细胞的凋亡、CD86的表达下调,同种T细胞抗原提呈能力下降,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分泌下降;其余浓度的18F-FDG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18F-FDG对树突状细胞的凋亡、成熟、抗原提呈、迁移能力等影响较小,可以在选择合适浓度的前提下作为一种树突状细胞细胞的体外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