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芎注射液在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平均(7.51±3.82)分.均行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神经营养治疗;观察组术后3 d起静脉输注参芎注射液,每次5 mL~10 mL,每日1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500 mL稀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固定系统和寰枢关节复位良好32例,复位不良4例;骨性融合良好34例,欠佳2例.术后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个月~28个月,平均6.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11.62±3.23)分和(9.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1);CT观察骨性愈合速度时间(3.25±1.23)月和(5.25±3.2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6,P<0.01).结论 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后应用参芎注射液临床疗效良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脱位病人常因延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人可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凹陷症及先天性寰枕融合、脊髓空洞症等先天性畸形。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仍是目前该病的标准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桂萍  张建华  贾贵军 《护理研究》2014,(35):4429-4430
<正>寰枢椎脱位病人常因延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人可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凹陷症及先天性寰枕融合、脊髓空洞症等先天性畸形[1]。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仍是目前该病的标准外科手术方法[2]。由于术后易发生脑脊液漏感染及颅内感染,需施行后路Ⅱ期内固定手  相似文献   
4.
<正>寰枢椎脱位多见齿状突相对于环椎前弓向上、向后脱位,导致颅颈交界区不稳定,产生延颈髓压迫及严重的继发损伤。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颈枕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三维塑型技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21例,疗效较为满意,初步总结临床经验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3~53岁,平均38.6岁;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8例;前路齿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在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平均(7.51±3.82)分。均行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神经营养治疗;观察组术后3d起静脉输注参芎注射液,每次5mL~10mL,每日1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固定系统和寰枢关节复位良好32例,复位不良4例;骨性融合良好34例,欠佳2例。术后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个月~28个月,平均6.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11.62±3.23)分和(9.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1);CT观察骨性愈合速度时间(3.25±1.23)月和(5.25±3.2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6,P〈0.01)。结论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后应用参芎注射液临床疗效良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表在胶质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MMSE表对36例原发脑胶质瘤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3个月复查时的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MMSE术前认知功能定量评价易于发现隐匿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定量评价利于术中对非功能区切除范围的保护及术中认知功能保护理念的形成。结论 MMSE表测验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省时,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适合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认知功能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颅底显微解剖研究中,对于头颅标本的血管灌注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国内常用乳胶灌注头颈部动脉与静脉,但技术和方法尚有很多不足之处[2]。本实验使用模具硅橡胶对尸头进行灌注,以探讨更好的标本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型椎管肿瘤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不断上升,但是对椎管内大型肿瘤[1],尤其是位于脊髓腹侧、椎管内外呈哑铃形生长的肿瘤,治疗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患者术后存在脊柱不稳定,常需行内固定手术.本研究对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101例病人,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病人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醒脑静组良好率最高。在凝血功能异常上,常规治疗组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的凝血功能异常较少。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病人病死率,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病人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 ,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