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16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5-05间收治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者,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房颤。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后1、3、6个月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16例,转窦率100%。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5例(93.8%),房颤1例。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4例(87.5%),房颤2例。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均为12例(75.0%),房颤4例。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
食道胃吻合口瘘是临床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围绕此问题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我院采用胃浆肌膜瓣包埋吻合口术式疗效满意。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大疱切除外科手术技术对肺大疱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15例肺大疱切除患者术中采用的综合技术,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再次开胸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通过改进肺大疱切除术切除及缝合技巧,大大降低了此类患者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淋巴结清扫对提高肺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1999-2006年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的肺癌患者120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72例,肺癌根治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钙例,比较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 传统肺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21.2%,而系统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根治术为48.6%.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系统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右室双腔心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右室双腔心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2000~2004年收治的5例右室双腔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矫治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临床死亡及并发症,随访6月~3年,无心功能障碍。结论 右室双腔心的诊断有赖于超声心动检查和手术中探查,外科手术矫治心内畸形是唯一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序贯式吻合移植技术。术中采用即时血流测量仪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搭桥83支,平均3.19支,其中搭4支桥患者5例。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术中测量序贯桥血管主干流量(45.56±9.23)m L/min,搏动指数(PI)3.56±0.66;测量终末桥血管流量(16.15±5.09)m L/min,搏动指数(PI)3.02±0.24。术后随访26例患者1年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10例CABG围术期行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置时间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并发症;1例住院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及时放置IABP。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83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89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器械吻合组:9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1%、3.3%、5%、4h;而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2%、1%、2~2.5h,结论 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手工吻合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的复位问题。方法66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6例(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及Cage应用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原位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前、术后和最终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结果、融合率、断钉率、JOA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提高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①腰椎滑脱症手术时滑脱椎体应尽可能复位;②不能过分强调解剖复位,主张部分复位比较安全;③滑脱复位后,术后常出现复位的丢失,如何减少复位的丢失,是需值得重视的问题;④在此基础上彻底的减压是基础,坚强的骨性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手术。原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二尖瓣前瓣裂采用间断缝合修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1例复跳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再次阻断主动脉,拆除心包片,重新缝合,未见传导阻滞。本组随访3个月~2年,4例二尖瓣轻至中度关闭不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其余患者均为窦性心律。结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手术疗效满意,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二尖瓣成形和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及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