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试图对不同剂型玉屏风散紫外吸收光谱对照分析,建立中药方剂初步指纹鉴定方法。方法 对自制的玉屏风散煎剂,与市售玉屏风口服液和玉屏风颗粒剂紫外吸收光谱对比及部分理化参数分析。结果 三种剂型制取的上清液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基本一致,紫外光谱分析其最大吸收峰值均在2l0-220nm,吸收光谱曲线呈正相关,部分理化参数结果稳定。结论 紫外吸收光谱可作为方剂特征性总成分的指纹鉴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瘦素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瘦素水平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外源性鼠瘦素和阻断瘦素抗体人为造成小鼠的不同瘦素水平状态,分别注射环孢素A(CsA)将小鼠分为正常免疫状态和免疫抑制状态两类,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利用TUNEL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中CD4^+、CD8^+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胸腺CD4^+、CD8^+细胞的凋亡结果一致。正常免疫状态下,注射瘦素组细胞凋亡率与其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注射瘦素抗体组细胞凋亡率较其对照组增高;免疫抑制状态下,注射瘦素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其对照组。结论瘦素可起正向免疫调节作用,减少胸腺细胞的凋亡,缺乏瘦素可增加胸腺CD4^+、CD8^+细胞凋亡。正常免疫状态下,瘦素水平升高不能显示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免疫抑制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得以体现。该现象的存在为长期存活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前S1抗原与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与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分别检测5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BV DNA和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BV表面抗原(HBsAg)、HBeAg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2%和88.1%,说明此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和传染性;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若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病毒复制的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为61.5%,Pre-S1-Ag的阳性率为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中ALT及AST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HBV DNA和Pre-S1-Ag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Pre-S1-Ag较HBeAg更敏感地反应了HBV复制和肝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氯化钴(CoCl2)对缺氧反应元件调控E1AE1B表达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Ad-5HRE-E1AE1B-RFP)和缺乏缺氧反应元件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EGFP)在肿瘤细胞内表达和复制的影响. 方法:肿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CoCl2 处理后,Western 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FCM法及空斑形成实验等观察经CoCl2处理后,感染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和(或)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肿瘤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病毒复制情况;小动物成像仪观察缺氧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在肿瘤内提高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的效率. 结果:适当浓度的CoCl2 (0.4和0.08 μg/mL) 能使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HIF-1α蛋白稳定表达并积聚,可较好地模拟缺氧状态;在0.4 μg/mL CoCl2作用下,Ad-5HRE-E1AE1B-RFP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明显提高,表现为外源基因RFP阳性表达的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明显提高,但空斑形成实验显示Ad-5HRE-E1AE1B-RFP并没有复制.0.4 μg/mL CoCl2也能提高其他非缺氧调控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如Ad-EGFP、Ad-Luc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水平; Ad-5HRE-E1AE1B-RFP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Luc联合注射裸鼠肿瘤能显著提高Ad-Luc的表达.结论:CoCl2 能明显提高腺病毒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不仅与CoCl2诱导缺氧有关,也可能与影响基因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7.
将PCR扩增的淋球菌CppB膜蛋白的基因区段,分别克隆在游离蛋白表达载体pKK223-3和融合蛋白表达载全pWR450-1上,以点杂交证实了克隆子。控制合适表达条件,在大肠杆菌中获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证实其可被淋病患者血清特异识别,将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也获表达,为淋病口服活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系统性气道变态反应性小鼠模型,观察玉屏风散对小鼠肺部IL-17和IL-6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寒米松治疗组和玉屏风散治疗组。建立用OVA诱导激发的上、下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分别测定和标记肺部IL-17和IL-6,治疗组在激发同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mg/kg,7d)或玉屏风散(771mg/kg,7d)腹腔注射。结果哮喘动物模型激发同时给予玉屏风散治疗后,肺匀浆IL-17和IL-6均下降(P≤0.05)。模型组肺部免疫组化标记IL-17显著表达在小支气管柱状上皮,经治疗后表达下降;IL-6免疫组化也表达在支气管柱状上皮,较IL-17低。各实验组IL-6测定和表达结果类似于IL-17。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过程,玉屏风散对小鼠系统性气道变态反应模型IL-17和IL-6在激发期有治疗作用,即玉屏风散对Th17细胞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结论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白癜风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监视与杀伤,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现象。迄今已发现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肿瘤细胞及肿瘤抗原本身的改变,如肿瘤细胞MHC或共刺激分子缺如、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