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诊,主要包括房颤、房扑、房速及阵发性室上速,如何安全而有效地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即刻心室率,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而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是控制其即刻心室率的关键措施。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间应用西地兰、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观察即刻心室率的控制情况,旨在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合理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运用于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纳入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均先进行肺部CT明确肺部感染诊断,后行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两者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肺部超声检测方法结果的正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结果:对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检查结果比较显示在疾病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等方面CT与肺部超声检测结果相近。结论:肺部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提供科学诊断依据,对重症患者应用肺部超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检测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住院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用免疫发光定量检测血浆BNP含量,随后进行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分别为(604.78±137.70)ng/L和(43.56±32.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3,P〈0.01),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血浆BNP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PSVT患儿常规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查明PSVT发病机制,确定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均手术即获成功,术中有2例患儿在放置希氏束电极时产生一过性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未经处理自行恢复窦性心律,2例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于1~2d后恢复正常,术后1例(2.7%)AVNRT患儿9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获得成功,所有患儿未发生永久性度AVB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操作熟练的心脏介入中心,儿童PSVT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成人相比一样安全、有效,AVNRT消融后复发可能与医师惧怕患儿房室结发育不成熟致消融能量及消融时间趋于保守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即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类药物等;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结果: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杏丁组在治疗后平均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而平均心肌缺血减少时间明显增加(P〈0.01),在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13/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15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8%。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8.
1概述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是最常见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它是指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却与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或上下腔静脉有异常交通,最常见的引流部位是右心房或右心室,导致一个从高压的冠状动脉到低压心腔的异常分流,常因心肌“窃血”而致心肌缺血。它由Krause在1865年首先提出,以后Abbott和Trevor分别正式描述了有关冠状动脉瘘的解剖异常,1947年Biovck首次确诊并手术修复冠状动脉瘘。本病常与产生连续性杂音的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相混淆,除非术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否则很难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0.2%~0.4%。  相似文献   
9.
规范教学查房,确保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学查房可以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诊疗病人、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逐步适应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的能力,是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教学查房工作对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临床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规范教学查房、确保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东阳  刘心强  谢东明 《临床荟萃》2006,21(19):1416-1417
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我院采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联用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54例,疗效较好且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