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肝衰竭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没食子酸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没食子酸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其相关抑菌药物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抑菌环直径依次为9.00、7.50、8.50、9.45 mm,阳性对照组中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抑菌环依次为32.00、18.00 mm;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菌环依次为36.00、39.50、37.00m m;两性霉素对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5.00mm,阳性对照效果良好,表明实验结果比较可靠,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得到没食子酸对以上4个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0.5、10 mg/mL,其中对肠炎沙门菌抑菌效果最好.结论 没食子酸对会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相关抑菌药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睾丸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睾丸炎患者30例(合并睾丸炎组),同时选择无主要并发症的单纯性流行性腮腺炎30例(单纯腮腺炎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结果合并睾丸炎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6.7±3.5)pg/ml、(43.1±28.2)ng/ml]高于单纯腮腺炎组[(3.2±1.5)pg/ml、(32.5±21.1)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炎病毒感染后血清IL-6和TNF-α高水平可能是参与诱发睾丸炎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没食子酸(GA)体外还原Fe3+的能力,并与公认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比较,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性,为GA抗氧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GA(0.04、0.08、0.12和0.16 g/L-1)和Vc(0.04、0.08、0.12和0.16 g/L-1)在邻二氮菲-Fe2+体系发生Fenton反应,在铁氰化钾-Fe3+体系发生
Fe3+还原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A)值,应用SPSS 17.0软件包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溶液A值和GA及
Vc浓度的关系。结果:在邻二氮菲-Fe2+体系中,同浓度的GA 与Vc比较,GA对Fe3+的还原能力强于Vc(P<0.05);与0.04 g/L-1GA比较,0.08、0.12和0.16 g?L-1
GA对Fe3+还原能力逐渐增强(P<0.05);且乙醇对该体系的A值有影响。在铁氰化钾-Fe3+体系中,当GA 与Vc浓度均为0.04 g/L-1
时,GA对Fe3+还原能力强;而其余浓度下其还原能力均弱于Vc(P<0.05)。当盐酸浓度大于0.84×10-2mol?L-1时,其对铁氰化钾-Fe3+体系的A值有影响。结论:与Vc比较,GA在体外环境对Fe3+有较强还原能力。
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研究者开发了各种高分子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并利用纳米粒子的优势,例如血液循环时间延长、肿瘤内选择性聚集等,提高对骨肉瘤的疗效。目的:基于最新的相关研究,对高分子纳米药物在骨肉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作以综述。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NCBI和PubMed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00年至2019年6月,以“osteosarcoma;polymer;nanoparticle;controlled drug delivery;tumor therapy”为检索关键词,初检文章265篇,筛选后将107篇文章纳入高分子纳米药物治疗骨肉瘤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与结论: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早期远处肺转移和局部高侵袭性使骨肉瘤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虽然化疗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应用潜力因严重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受到限制。与传统化疗相比,高分子纳米药物不仅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而且还能够延长体内循环时间,使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缓慢释放,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高分子纳米药物对于骨肉瘤的治疗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HPLC法,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消臌胶囊,选取Synergi 4μ Hydro-RP 80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20∶ 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25℃.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没食子酸和橙皮苷达到基线分离,分别在21.6~216.0,4.5~45.0 mg·L-1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5%(RSD 3.7%),94.7% (RSD 2.7%).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0%,0.091 1%.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含量,可为该药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静  许维国  牛凤兰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725-1728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菱角资源,本文对菱角(皮加仁)与菱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比较.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技术对菱角和菱仁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菱角和菱仁的提取率分别为5.96%,0.23%,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但含量不同.结论:GC-MS鉴定分析,菱角与菱仁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酸;且菱角(皮加仁)比菱仁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CD44受体靶向的载阿霉素和顺铂的透明质酸(HA)纳米粒子HACDDP-DOX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阐明HACDDP-DOX对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绿色合成途径合成乳腺癌靶向的载药HA纳米粒子HACDDP-DOX,并测定其粒径、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搭载阿霉素的释放情况。于小鼠乳腺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肿瘤模型。根据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X/CDDP组和HACDDP-DOX组,于肿瘤生长至80 mm3后的第1、5和9天通过尾静脉注射PBS、游离混合药物DOX/CDDP和HACDDP-DOX进行治疗。通过检测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变化和免疫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HACDDP-DOX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利用生物荧光成像技术观察HACDDP-DOX在小鼠体内的药物组织分布情况。结果:HACDDP-DOX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0.0±17.4) nm,pH值为7.4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粒径增大,可有效释放DOX。抑瘤实验,与DOX/CDDP组比较,HACDDP-DOX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肿瘤体积减小(P<0.05)。HE染色,对照组小鼠肝脏存在肿瘤转移灶,且肺泡间隔增宽;DOX/CDDP组和HACDDP-DOX组肿瘤组织均有坏死,HACDDP-DOX组肿瘤组织的坏死程度明显重于DOX/CDDP组。与DOX/CDDP组比较,HACDDP-DOX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Ki-67活性明显下降(P<0.01)。生物荧光成像,HACDDP-DOX能够通过靶向作用有效聚集于肿瘤部位释放药物。结论:HACDDP-DOX纳米粒子可以有效靶向于乳腺癌细胞,降低化疗药物系统毒性,同时增强乳腺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菱角挥发油的效果,为菱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法(ME)提取菱角挥发油, 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法(GC - 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了23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13.47%;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57.98%.结论 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别;微波辅助萃取法更适合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