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37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依那普利治疗组(n=18,5~10mg/d)和尼群地平治疗组(n=19,5~10mg/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另设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治疗前两组tPA活性明显低于、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H患者纤溶活性与高血压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治疗后两组血压显著下降并且程度相似.依那普利组tPA活性显著升高,PAI-1活性显著降低.尼群地平组tPA、PAI-1活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依那普利能提高EH患者纤溶活性,尼群地平无显著影响,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的EH患者,选择能够提高纤溶活性的降压药物,对患者可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Halo电极在心房扑动(房扑)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作用及点状消频方法在房扑消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房扑患者,年龄(45±10)岁,男8例,女4例,应用Halo电极标测心房扑动的折返激动顺序和关键峡部,并利用其指导峡部的线性和点状消融。消融后分别于峡部两侧起搏判断峡部阻滞情况。结果9例患者诱导出房扑,11例房扑均为峡部依赖型,7例为逆钟向传导,4例为顺钟向传导,12例消融均成功,房扑不再诱发,峡部呈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手术时间(250±60)min,X线暴光时间(50±20)min,放电次数(25±12)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12个月,1例复发。结论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Halo电极导管标测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确定折返头颈环路的顺序和关键峡部,而且能准确判断消融结果,同时减少X线暴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tunnel myocardial ablation,PTSTMA)”治疗传统技术不适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HOCM患者中的2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经PTSTMA治疗的26例HOCM患者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PG)变化,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电学改变,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以及随访临床症状的转归.结果 3例通过单支血管消融,17例通过2支血管消融,6例通过3支血管消融.LVOTG由术前(75.6±22.4)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21.4±5.8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 86±84)μ/L,2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于1周后恢复正常传导,10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后室间隔厚度减少[(16.8±4.2)mm vs.(22.8±5.8)mm,P<0.01]、左心房内径减少[(42.0±8.6)mmvs.(48.0±7.0)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39.8±8.6)个月.与消融前比较,随访中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少,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黑蒙症状也有一定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室间隔支解剖形态不适合做传统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HOCM患者,PTSTMA能显著降低LVOTPG,改善临床症状.PTSTMA可作为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其近、中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施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行冠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93例,分为A、B两组,A组48例,B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应用逆转心室重塑药物。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mg,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即刻,术后1d、30d时测定外周血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炎性指标、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AMI患者slCAM-1、NO、Hs-CRP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10mg瑞舒伐他汀和20mg瑞舒伐他汀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slCAM-1、NO、hs-CRP水平(P均〈0.01),20mg瑞舒伐他汀较10mg瑞舒伐他汀降低slCAM-1、NO、hs—CRP水平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效应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心包腔途径转染血管新生基因对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及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随机将12头中国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两组猪均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心包腔内转染Ad-LacZ。以胶原酶1200 u及透明质酸酶3000u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含Ad-LacZ基因2.0×109pfu。对照组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3天、7天及28天处死动物,对缺血心肌进行染色及病理观察。第二部分:随机将20头中国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每组又分3天(n=2)、7天(n=6)及28天(n=6)三个亚组。注射后3天、7天及28天分别用免疫组化、超声心动图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心包及心肌组织中Ad-VEGF165的表达。第三部分:2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心包转染组(心包组)和冠脉转染组(冠脉组)。心包组和冠脉组均注射Ad-VEGF1651.0 ml(2×109pfu),于注射前及其后3、7、28天分别测定组织内VEGF水平、微血管密度(MVD)、心功能。结果:①实验组注射Ad-LacZ基因后第3天、第7天及28天后X-gal染色有阳性细胞,以第7天最明显,对照组无阳性细胞。②Ad-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缺血心肌组织后,在心包及组织中成高表达,于7天达到高峰,28天降至基线水平,血浆中无目的基因的表达;28天时,实验组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心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VD,517.0±75.7/mm2vs 226.5±54.1/mm2,P=0.009;LVEF72.11±5.2%vs 55.14±4.37%,P=0.005]。③心包组和冠脉组的心脏均表达有VEGF165基因,组织内VEGF水平在7天时达高峰,28天时降至基线水平,前组高于后组(702±85pg/ml vs 592±59 pg/ml,P=0.026)。而两组的MVD、心功能随转染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但心包组优于冠脉组(28d,MVD,517.0±75.7/mm2vs 326.4±24.1/mm2,P=0.001;FS,32.9±2.2%vs 30.6±2.1%,P=0.049;LVEF,72.11±5.2%vs 65.87±2.16%,P=0.034)。结论:①应用球囊堵塞法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腺病毒载体可转染缺血心肌,并持续表达4周。②用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腔后,经其转染Ad-VEGF165可以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并能改善心功能。③导管介导的心包腔与冠脉转染Ad-VEGF165基因治疗心肌缺血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而前者可能是更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的表达规律、合适的剂量及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头中华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后即刻,实验组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心包腔内,以含胶原酶1 200 u及透明质酸酶3 000 u的生理盐水2 ml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入含Ad-VEGF165基因2.0×109pfu的生理盐水1 ml;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注射后3 d(n=2)、7 d(n=2)及28 d(n=6)分别用免疫组化、超声心动图检测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情况及心功能,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d-VEGF165的表达.结果:Ad-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缺血心肌组织后,在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于7 d达到高峰,28 d降至基线水平,血浆中无目的基因的表达;28 d时,实验组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心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VD(517.00±75.70)mm-2vs(226.50±54.10)mm-2,P=0.009;LVEF(%)(72.11±5.20)w(55.14±4.37),P=0.005).结论:用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经其转染Ad-VEGF165可以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截断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2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GDF-15水平,观察3mo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DF-15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清GDF-15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1608ng/L,其敏感性81.3%,特异性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而无事件者为87例(61.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1例(7.3%)和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8.3%vs7.3%,P〈0.001;RR为5.25,95%CI为2.60—10.59)。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1608ng/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67例老年肺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我院1989-1994年67例老年排菌肺结核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7例病人中,误诊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7例,3个月以上者20例,2个月以上者15例,1个月以上者25例;病人治疗2个月后,痰菌阴转38例,阴转率56.6%;67例病人中有合并症者60例,其中有两种以上合并症者41例,合并症吕患糖尿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28例。误诊在综合医院的有45例,误诊在专科医院的有7例;由于个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 0 0 1- 0 1~2 0 0 4 - 0 1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 1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2 9例,女12例,中位年龄(6 7±13)岁。用心肌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MBG0 / 1)和复流(MBG2 / 3)两组,观察院内死亡率和随访死亡率;用L 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无复流组的院内死亡率和随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复流组(81%比14 % ,81%比2 9% ,P<0 .0 1)。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死亡率的关系显示年龄与死亡率呈正相关(OR3.8,P=0 .0 4 ) ,MBG2 / 3与死亡率呈负相关(OR0 .0 6 ,P=0 .0 1) ,而高血压、糖尿病、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治疗前收缩压未显示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论:心肌灌注分级是急性心肌梗塞所致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较强的死亡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赵杰娉  解金红 《临床荟萃》2006,21(15):1087-1088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治疗并取得了初始疗效,但术后6个月通常有20%~50%患者出现再狭窄(RS).植入术因可改善PTCA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仍有20%左右出现再狭窄[1].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防RS,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研究争论的热点,也是临床实施介入治疗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观察了在我科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IL-18、CRP与RS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