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7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Oxane HD)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89~248 d,均未发现视网膜再次脱离;2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5例眼压异常,其中2例患者眼压低于10 mmHg,3例患者眼压高于21 mmHg;2例患者发现少量前房重硅油浮游。未发现并发性白内障、重硅油乳化、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等与硅油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非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和干眼情况。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7例88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5例46眼纳入Phaco组,接受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2例42眼纳入ECCE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分别测量各组术前和术后1d,1、3mo的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 the 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 the 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aNIBUT)、泪河高度( tear meniscus height, TMH ),统计TMH异常的比例、泪膜稳定性分级中诊为“干眼”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Phaco组的fNIBUT、aNIBUT、TMH均高于ECCE组,Phaco组干眼比例低于ECCE组;术后1mo Phaco组的aNIBUT仍高于ECCE组,术后3mo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haco 组,与术前比较, aNIBUT术后1d下降,TMH术后1d和1mo下降,TMH异常比例术后1 mo升高;ECCE组,与术前比较, aNIBUT和TMH在术后1 d和1 mo均下降, TMH异常比例在术后1 d和3 mo升高,干眼比例在术后1 d和1 mo升高。结论: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发现, ECCE对泪膜的影响时间较Phaco长,术后的干眼状态持续更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及视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7例80眼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80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并比较两组受检者mGCC、pRNFL厚度,分析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pRNFL及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D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mGCC与pRNF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P<0.01),与M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86.39μm为截点值,mGCC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6.25%。

结论: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与pRNFL呈正相关关系,与MD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方裂孔或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且因为年龄或全身因素无法俯卧位的患者20例(20眼),采用标准的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行玻璃体切除术,剥除视网膜前膜,重水压平视网膜,必要时行下方视网膜周边切开,气液交换后眼内激光封闭裂孔和视网膜切开边缘,玻璃体腔填充重硅油。结果随访4~21个月,平均7.3月,4例(占20%)患者于术后20d至4个月行硅油取出,2例由于重硅油乳化,1例由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继发性青光眼,1例网膜平复,16例仍未取出重硅油。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2例,重硅油乳化2例,高眼压3例,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1例。结论对下方裂孔或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提高因为年龄或全身因素无法俯卧位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中枢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躯体传入冲动对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PVN,再合并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DPN),通过MacLab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及心率曲线。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作SD大鼠脑内微量注射,观察在侧脑室或同侧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后,躯体传入冲动对兴奋PVN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强度0.1~0.3 mA,频率80Hz,波宽0.5 ms,持续10 s)一侧PVN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2.88±2.18)mmHg,心率(HR)变化不一,偶伴有早搏。电刺激(强度0.3~0.4 mA,频率4 Hz,波宽0.5 ms,持续5 min)DPN对上述反应有部分抑制作用(P<0.01),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为43.27%。侧脑室注射L-NAME(0.5 mol/L,10μl)可部分阻断DPN的上述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47.73%降到12.49%(P<0.05)。杏仁注射L-NAME(2 mol/L,100nl)也削弱刺激DPN对刺激PVN诱发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50.71%下降到25.30%(P<0.05)。结论:中枢NO参与DPN传入冲动对PVN中枢性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杏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符合干眼症诊断的62例118眼为干眼组,符合正常眼标准的59例114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测量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aNIBUT)、泪河高度、泪膜稳定性分级及泪膜破裂的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39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513±2.516)s、(10.349±6.164)s;两组aNIBUT分别为(7.927±4.374)s、(16.058±5.240)s。>39~60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685±4.187)s、(11.487±7.171)s,aNIBUT分别为(7.458±4.671)s、(16.289±5.092)s;同一年龄段两组间fNIBUT和aNI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泪膜稳定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31,P=0.000)。两组间泪河高度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7,P=0.119)。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最大的象限与泪膜首次破裂点所在象限吻合者41眼(65.1%)。结论 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可以定量测量NIBUT,并能对泪膜稳定性进行客观分级,与传统诊断干眼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重硅油填充治疗下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重硅油填充治疗下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下方视网膜裂孔和严重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2例(1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术后对视力、角膜、眼底及眼压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2.5~27个月,平均7.7个月,83.3%的病例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6只眼(50%)提高,4只眼(33.3%)不变;2只眼(16.7%)下降;4只眼(33.3%)术后眼压异常,其中2只眼(16.7%)为一过性低眼压,2只眼(16.7%)为一过性高眼压;2只眼(16.7%)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16.7%)重硅油乳化;1只眼(8.3%)重硅油进入前房;1只眼(8.3%)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结论对下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严重PV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是目前的主流屈光手术方式。众多研究证明ICL植入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屈光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良好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估患者术后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IC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是一种具有强免疫抑制活性的环状多肽,作用机制广泛,包括免疫抑制作用、抗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上皮愈合及杯状细胞功能恢复和增加泪液分泌,与修复眼表疾病的损伤密切相关。由于其疗效显著、抑制疾病复发且副作用较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眼表疾病如干眼、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春季角结膜炎、非感染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等在临床中使用环孢素A。然而,不同浓度和剂型的环孢素A对眼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选择性差异。因此,为了系统地了解环孢素A对眼表疾病的影响,文章对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7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OxaneSO)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89—248d,均未发现视网膜再次脱离;2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5例眼压异常,其中2例患者眼压低于10mmHg,3例患者眼压高于21mmHg;2例患者发现少量前房重硅油浮游。未发现并发性白内障、重硅油乳化、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等与硅油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非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