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综合征。本研究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资源系统收集1988年至2010年发表的IL中文病例报道共56例,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系统中所有已发表的确诊IL的国内中文病例报道。排除内容重复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蛋白丢失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因“间歇性双下肢水肿20余年”于2006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疲劳时加重。10年前曾至外院住院诊治,除白蛋白20g/L,余血生化均阴性,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正常,原因不明,予白蛋白支持治疗浮肿有所减退。近几年来常有腹泻,受凉及饮食不当时易发,5~10次/d,黄色糊状稀便,无粘液血便,无腹痛发热,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4.
蒋晓芸  钟良 《上海医药》2010,31(5):203-206
随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推广以及各种新药的问世,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飞跃发展。据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消化性溃疡的年发病率为0.10%~0.19%f根据医师诊断)以及0.03%~0.17%(根据住院统计)。而一年的患病率则为0.12%~1.50%(根据医师诊断)以及0.10%~0.19%(根据住院统计)。较之以往,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尽管如此,消化性溃疡依然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肠外表现多种多样,发生率一般为1/3左右。多累及关节、皮肤、眼部以及肝胆系统。一些肠外表现可先于肠道原发病出现,而一旦出现某一种肠外表现,患者发生其他肠外表现的风险亦随之升高。发病机制仍然不确定,目前认为结肠上皮内有些蛋白质可能与眼、关节、皮肤及胆道存在交叉反应;或由于粘膜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间存在交互作用。现将一些临床常见及相对罕见的肠外表现作一综述,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银杏叶提取物阻断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发展并观察胃黏膜原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以喂饲100μg/mLMNNG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动物模型。在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低剂量组0.5mg·Kg-1·d-1、高剂量组1.5mg·Kg-1·d-1),共20周。第3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癌基因(bcl-2、c-myc等)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肠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变程度不同,各癌基因的表达不同。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干预组比较,bcl-2、c-myc、FasL的表达明显增加,而Fas的表达减少(P0.01或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效地阻断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试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了解丹参多酚酸盐是否对脂肪因子产生影响,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干预组,饮用5%DSS造模,14 d后检测相应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肠道炎症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瘦素、趋化素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脂联素降低(P0.05);干预组仅血清瘦素较模型组低(P0.05),脂联素和趋化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调节脂肪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癌前病变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以喂饲100μg/mLMNNG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动物模型。在制备大鼠胃黏膜癌前期病变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低剂量组每天0.5mg/kg,高剂量组每天1.5mg/kg),共20周。第3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结构异型指数和核腺比、血清及胃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结果与癌前病变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肠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低,结构异型指数和核腺比低于癌前病变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T-SOD活力增加而MDA含量下降(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阻断胃黏膜癌前期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肠外表现众多,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国内对IBD肠外表现的大规模统计资料较少。本研究对136例I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可能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上海6所医院急性胰腺炎并发PE 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PE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3岁(25 ~ 80岁).按Ranson诊断标准3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其中迟发性PE(DPE)6例,15例发病前有胰腺手术史.PE死亡率56.8%,DPE为66.7%.临床表现和诊断无特异性,血淀粉酶水平与PE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E出现时常伴发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E是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多在重症胰腺炎中伴发.在PE的发病过程中,有些因素也可引起胰腺炎患者的精神症状,如低氧血症、Wernicke脑病等,临床上较易混淆,为确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