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例置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囊袋血肿11例,电极脱位4例,心室颤动2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7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4例,心室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置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70名心内科实习生按年级分两组,传统教学组32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循证教学组38例,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思想,实习结束时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调查学生对心血管内科以及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兴趣.结果:两组学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83.8±4.8对84.6±4.2,P>0.05),循证教学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88.3±1.8对80.9±2.6,P<0.05).两组学生对心血管内科均表现出了一致的深厚兴趣,但循证教学组学生对循证教学方法的兴趣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兴趣.结论: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并有助于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给予优化急诊诊治流程处理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AMI患者平均出入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总住院天数等.结果 试验组出入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9%)高于对照组(93.6%),死亡率(2.1%)和复发率(2.1%)均低于对照组(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有效地给予急诊诊治流程对于AMI的治疗极为重要,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3月,收集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并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包括20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左房内径(MD=-2.37,95%CI:-3.60^-1.14)、高敏C反应蛋白(MD=-0.88,95%CI:-1.02^-0.75)、P波离散度(MD=-12.99,95%CI:-14.79^-11.19)及最大P波时限(MD=-9.95,95%CI:-12.38^-7.53)方面消融成功组均小于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室射血分数(MD=0.52,95%CI:-0.86~1.90)、体质量指数(MD=0.04,95%CI:-0.34~0.43)、C反应蛋白(MD=0.85,95%CI:-0.34~2.04)及性别(OR=1.15,95%CI:0.92~1.43)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的左房内径、增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扩大P波离散度及延长的最大P波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行双腔起搏器置入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分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组,于术后3、12以及24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以及行6分钟步行距离(6MHW)测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NP水平均无〉400 pg/ml者,6MHW亦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时,RV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后3个月时增大(P〉0.05),LVEF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术后24个月,这种差异更明显(P〈0.05)。但RVOTS组的LVEF以及LVEDD在术后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与术后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个月时,RVA组BNP〉100 pg/ml者9例,而RVOTS组中只有1例,而术后24个月时RVA有2例患者BNP〉400 pg/ml,但RVOTS组无患者BNP〉400 pg/ml。在术后24个月时,RVA组患者6MHW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少,而RVOTS组患者却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有效,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避免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D的发生及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3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4例AMI患者,CHD患者入选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rnl,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7天停用肝素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ml,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判断阿司匹林抵抗(AR)或非阿司匹林抵抗(NAR),并依此分组,随访18个月观察CI-I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情况。结果CHD患者43例为AR(38.05%),AMI患者38例为AR(36.54%),高血压是CHD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263,P〈0.05),血小板计数是AMI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342,P〈0.05)。随访18个月CHD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5.35%和92.86%,AR组和NAR组AMI发生率为12.20%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w.NAR组,矿=5.247,OR=1.984,P〈0.05)。AMI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4.73%和93.94%,AR组和NAR组再发率为13.89%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w.NAR组,X2=8.394,OR=4.300,P〈0.01)。AR是CHD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18,P〈0.05),AR是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28,P〈O.05)。结论高血压和血小板计数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CHD患者和AMI患者AR密切相关,AR与CHD患者和AMI患者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预测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50例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8例,心室纤颤6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6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3例,心室电极误人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致起搏依赖患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iCMP)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院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持续2年以上右室心尖部起搏依赖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时无结构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右室起搏时心脏运动障碍,不伴其他已知原因的心肌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并让患者填写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门诊患者中有55例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PiCMP 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心功能患者相比,PiCMP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室重构[LVEF:(41±4)% vs.(62±6)%,P<0.05;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3) mm vs.(45±4) mm,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右室起搏时间、左右心室间传导延迟、QRS时限以及动脉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iCMP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浆BNP水平明显差于非PiCMP患者。结论: 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PiCMP的发病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形成与长期右心室尖起搏引起左室重构有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益心舒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DCM-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CM-CHF患者随机分为益心舒胶囊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口服)。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射血分数、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患者因心衰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的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经3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81%vs 7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530.6±105.8 vs 487.5±110.6,P〈0.05)及生活质量评分(11.5±12.4vs 21.5±12.4,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因心衰而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6.9%vs 14%,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中严重冠状动脉痉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8岁.因"头晕5年,黑朦、胸闷5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3级.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最慢约31次/分)、室上性期前收缩,部分构成短阵房速、停搏(2.82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