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呼吸专科门诊哮喘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98年全国哮喘协作组修订的成人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持续的诊断标准。共72例:女33例、男33例;年龄18岁3个月~68岁,其中40-60岁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组16例,对照组13例;病情中度持续51例、重度持续21例;病程10-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我院2002—10~2005—10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148例中继发真菌感染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32例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奈唑胺在ICU重症感染中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近,但在药物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面都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及咪唑地西泮镇静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观察不同镇静程度对患者不断变化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力(Pmean),肺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肺阻力(RL),探讨镇静治疗对危重症需有创机械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加咪唑地西泮镇静,根据SAS评分系统分兴奋激惹状态、平静合作、镇静状态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四种镇静状态,每个状态记录20 min,每5 min记录一次呼吸机实际监测的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21例患者均能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试验过程中呼吸动力学监测的数据通过分析,随着镇静程度加深即兴奋级、平静和合作、镇静状态及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其中各镇静级别4组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镇静水平的提高,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和平均气道压均显著下降,但气道峰压、肺阻力无明显改善,达镇静状态后,其两者均无正态线性关系,显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其症状、低氧血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潴留,说明NPPV治疗有效,耐受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撤机失败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次撤机失败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医疗费用、撤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序贯治疗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序贯通气治疗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缩短了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病死率。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首次撤机失败时,采用序贯通气治疗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将4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常规去除病因,鼻导管吸氧,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呼吸兴奋剂,消化道出血防止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经鼻(面)罩位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经鼻经鼻(面)罩BIPAP能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天数、住院平均天数、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继发感染、血气胸并发症、穿刺晕针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间断抽液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临床老年重症肺炎优化抗菌药使用的价值。方法 94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跟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选用抗菌药;试验组监测血清PCT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制订优化抗菌药方案。结果 94例患者中存活81例,死亡13例。死亡患者3、5、7 d的血清PCT和hs-CRP值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抗菌药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费、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以及二重感染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动态值对临床老年重症肺炎优化抗菌药的使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在脑复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评估患者脑复苏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6例出现死亡,在伤后的4~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75%),16例患者存活,在伤后的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呈现升高趋势,但<75%。结论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脑复苏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