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APC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集中区(MCR)的突变情况,探讨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APC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9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并检测10例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体.结果: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9例检出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9%(9/22).10例粪便标本中有4例APC突变体阳性,检出率为40%(4/10).癌组织与相应患者的粪便APC基因检测一致率为90%(9/10).结论:APC基因突变为散发性大肠癌常见的分子事件,粪便中APC基因突变体检测为无创性检查,且基本反映了癌组织的APC突变状况,故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的分子途径.  相似文献   
2.
胃肠类癌为来源于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少见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导致临床漏诊及误诊.我们对我院收治的9例胃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9.6±18.7)岁,其中直肠类癌5例,阑尾类癌2例,胃类癌1例,小肠类癌1例.以上患者均获得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3.
背景:上消化道大出血属急危重症,联合多种诊治手段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目的:探讨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在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经急诊内镜止血失败或止血成功后再次大出血的7例患者并给予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观察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明确病因诊断和止血效果的价值。结果:7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并经镜下止血治疗后仍有严重活动性出血.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7例患者就诊后行急诊内镜的平均时间为4.4h.选择性动脉造影平均时间为8.4h。4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其余3例表现为异常血管分支增粗紊乱的间接征象;给予弹簧圈栓塞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结论: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名72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mg,2次/d,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遂停药并服用诺氟沙星、小檗碱,但症状未缓解。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显示WBC 1.6×10^9/L,RBC2.7×10^12/L,Hb86g/L,PLT 51×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氧氟沙星等治疗,但外周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大便由水样便转为黏液血便,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给予肌内注射亚叶酸钙15mg,3次/d。入院第4天,患者WBC0.5×10^9/L,Hb73/L,PLT11×10^9/L。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压积红细胞,继续行补液、止血、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WBC4.9×10^9/L,Hb76g/L,PLT70×10^9/L。2年后随访,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凋亡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它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胃泌素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泌素瘤于1955年由Zollinger和Ellison发现,因此又被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ollinger证实了肿瘤的粗提取物具有强大的促胃液分泌的作用,此后研究发现这种肿瘤可分泌一种促分泌物质.1969年Gregory证明这种促分泌物质即为胃泌素,因而称之为胃泌素瘤[1].该瘤为少见病,其发病率仅为(0.1~15.0)/100万[2].现将其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CD44分子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如英  李世荣 《北京医学》2002,24(2):122-123
CD44是分布极广的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属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近年研究表明某些CD44变异体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Peutz-Jephers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utz-Jephers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黑色素斑及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组织学表现为错构瘤.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国内肉毒碱注射法与球囊扩张法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上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指导。方法纳入以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及CBM数据库,搜集1984—2006年的相关文献,采取meta分析法对其中筛出的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球囊扩张治疗与肉毒碱注射法治疗近期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囊扩张治疗中远期复发率与肉毒碱注射法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球囊扩张法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与肉毒碱注射法无明显差异,中远期复发率两者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