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探索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方法:分离、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将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在成软骨诱导因子作用下在体外诱导培养3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转植入自体兔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6~12周后,再进行检测,评估工程化软骨的形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GA支架上后,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和体内培养后,获得标本(7/10)出现软骨组织外观,进行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Ⅱ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经体外和体内培养后,可生成组织工程化类软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组织转化的条件,为组织工程寻找新的工程化软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后,用成软骨诱导剂进行诱导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第7、14、21天取出标本进行组织切片,对标本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7、14、21天的三维诱导培养后,培养管出现软骨外观组织块,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诱导剂和离心培养条件下可成功生成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心合剂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硝苯吡啶(Nif)组及肺心合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14d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用药8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静脉血浆ET-1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肺湿重(wW)、右心室自由壁(RV)重和左心室及室间隔(LV 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 S)。结果:肺心合剂各剂量组及Nif组大鼠的MPAP、wW、RV/LV S及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降低,以肺心合剂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肺心合剂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及植物神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以及植物性神经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其先天(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学表征,用40项虚寒证量表评定该家族成员和对照组的虚寒证症状:积分在19分以下者为非虚寒证,20—49分为虚寒证,50分以上为典型虚寒证。然后测定舌下、腘等7处温度,以及唾液量、血压、呼吸和脉搏间隔等指标,并运用植物神经系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家族的典型虚寒证患者和虚寒证患者的虚寒证症状定量同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非虚寒证家族成员与对照组比较也在总症状与虚寒证症状2个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家族的全体成员、虚寒证患者以及非虚寒证个体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神经系数值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家族中虚寒证患者比非虚寒证个体的植物神经系数值略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除左腘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右腘温有一定程度低下外,其他5处温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讨论: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确为典型虚寒证家族。对虚寒证的研究引入经典遗传学家系调查方法以及适宜的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家族性聚集的基础上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失为该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切入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10 m步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肌内效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FMA评分情况、10 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MAS评分、FMA评分、10 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联合组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其腓肠肌痉挛状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明显增强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HBO和rTMS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及P300潜伏期及波幅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除语言项目外,治疗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rTMS治疗比单独r TMS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效果更显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和萘丁美酮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减轻,白芍总苷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与萘丁美酮组疗效相近(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老年膝OA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宣降肺气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宣降肺气方结合西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6 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31例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宣降肺气方 ,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 10 d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及血气分析等指标 ,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6 7.74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 1.94 % (P<0 .0 5 ) ;两组治疗后的 ET 1水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5或 P<0 .0 1) ,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降肺气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向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4,(22):3411-3413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也是最复杂,最完善的运动之一,是人类独立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常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的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步态是行走时人体的姿势,涉及足、踝、膝、髋、臀、躯干、肩、颈的肌肉和关节的协同运动,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的特殊分支,是对人体行走时的肢体和关节活动进行运动学观察和运动力学分析,提供一系列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和曲线。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也可以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及康复评估等[1]。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心肺联合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指导下不同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个体化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低强度组(n=20)、中等强度组(n=20)、高强度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40%WRpeak(峰值功率)、60%WRpeak和80%WRpeak不同强度的四肢联动训练共12周,每周5天,每次时间40min。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通过CPET检测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WRpeak、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呼吸储备(BR)、峰值氧脉搏(VO2/HRpeak)指标变化,同时采用mMRC、BODE、COPD-QOL量表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指标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效果逐步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MRC、BODE、COPD-QOL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mMRC、BODE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降低逐步显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组COPD-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升高逐渐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PET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四肢联动训练效果明显,其中中等强度及高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肺通气,增强呼吸储备,减轻呼吸困难,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