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率亦有所升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关VD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主要对VD的危险因素,分类,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1997年3月以来住院确诊的120例老年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408例脑囊虫病患者脑CT检查、脑脊液中循环抗原和抗体(IHA)检测结果的比较.脑CT反映脑部有较多新鲜囊尾蚴或脑室系统有囊尾蚴寄生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阳性率达98.80%和96.67%,明显高于只有少量新鲜病灶(70.67%)、有多个陈旧病灶(75.56%)、CT未发现异常(57.58%)或少量新鲜、陈旧病灶混合的患者(69.49%).脑脊液中抗体阳性率以有较多陈旧病灶者最高,达91.11%,依次是有少量新鲜病灶(64.00%)、CT未发现异常(57.58%)或少量新鲜、陈旧病灶混合的患者(74.58%).  相似文献   
4.
急性期脑囊尾蚴病是抗囊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 ,小剂量递增疗法 ,辅以手术脱水疗法治疗 2 3例急性期脑囊尾蚴病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 2 3例 ,男 1 3例 ,女 1 0例 ;年龄 6~ 1 6岁 ;病程 4 0 d~ 1 5年。有绦虫史者 7例 ,癫痫大发作者 1 3例 ,皮下结节者 5例 ,头痛者 2 3例。 2 3例均行血清 IHA及ELISA检查 ,IHA阳性者 1 9例 ,ELISA阳性者 2 1例 ,二者均阳性者 1 7例。颅压 1 .4 7~ 1 .96k Pa者 3例 ,1 .97~ 2 .94 k Pa者 9例 ,2 .95~ 3.92 k Pa者 9例 ,3.93k Pa以上者 2例。脑压最高 5 .39k 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抗弓形虫DNA疫苗,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而推广应用。方法首先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酶切、连接、测序等技术,扩增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中,制备抗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DNA疫苗。再应用该疫苗免疫小鼠,取其血清、脾和淋巴结培养液检测免疫学指标评价其免疫原性,最后应用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PCR扩增出1.7kb ROP2基因片段,克隆、构建出pc-DNA3-ROP2重组DNA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且能正确识别由基因重组体外诱导表达的ROP2蛋白抗原;实验组小鼠CD4^+T细胞增殖明显,体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血清中升高最为显著。弓形虫攻击感染180h后,疫苗免疫保护率为88.9%,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pc-DNA3-ROP2重组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安全可靠,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糜尿是班氏丝虫病晚期症状之一 ,重型患者尿中常伴有乳糜凝块。近年来作者应用 B超观察到 2 4例患者膀胱内有乳糜凝块 ,将其影像表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患者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9例。2 6~ 4 9岁 8例 ,5 0~ 70岁 16例 ,病程 2~ 4 3年。既往血检微丝蚴阳性 13例 (5 4 .2 % )。尿液乳糜鉴定全部阳性 ,尿蛋白定量 2 .0~ 6 .2 g/ L。肉眼观察 ,尿液为乳糜型 15例 ,其中混有凝块者 12例 ;乳糜血型 9例 ,其中混有凝块者 7例。2 4例患者均有尿中排出凝块史。1.2 检查方法 使用日本 Aloka- 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期间脑CT影像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8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3阶段阿苯达唑、吡喹酮抗囊尾蚴化疗,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210例行增强扫描,对治疗不同阶段患者脑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前CT影像显示有单个或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囊内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头节影,伴周围水肿;治疗后脑CT复查显示81.58% (310/380)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低密度灶完全吸收,16.32% (62/380)病灶大部分吸收,2.11%(8/380)CT影像显示为钙化灶。患者一般于服用抗囊尾蚴药物2~3 d后出现杀虫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囊尾蚴药物反应逐渐减轻,在第3阶段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灶吸收或钙化。结论 CT检查可明确脑囊尾蚴病病变部位、范围,并可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分型,还能根据抗囊尾蚴治疗期间影像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CT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380例脑囊虫病患者疗前CT影像表现分为单发小囊型、多发小囊型、炎症型和混合型,对比各型患者抗囊治疗后CT影像变化,并与其杀虫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不同类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CT影像呈现程度不同的吸收、钙化等病理变化.单发小囊型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患者出现钙化,疗效最佳,并且治疗时仅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杀虫反应.多发小囊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但该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需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炎症型和混合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虽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病灶吸收仍较差. 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病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前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脑囊虫病的治愈率 ,把握好治疗时机 ,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对 2 0 0例脑囊虫病病人抗囊治疗前后CT影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其疗效不同。早期脑囊虫病经治疗后病灶全部吸收者为 5 5例 (78.5 7% ) ,中期为 16例 (4 4.44 % ) ,而晚期经治疗后则无 1例全部吸收。早期与中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中期与晚期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1)。结果表明 ,活的囊尾蚴抗囊治疗后可被完全吸收 ,不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丝虫病监测方法,根据班氏丝虫p W b12 重复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班氏丝虫特异的 D N A 片段(490 bp),回收后用光敏生物素标记该片段,制备成非放射性 D N A 探针,并在探针的制备方法上做了新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只与班氏微丝蚴及其感染蚊 D N A 出现杂交,与马来微丝蚴、正常蚊以及人白细胞的 D N A 未出现杂交;检测 6 份现场镜检班氏微丝蚴阳性的血样 P C R 产物全部阳性,8 份正常对照均阴性;与微丝蚴模拟血样本和 D N A 样本的 P C R 扩增产物杂交时,敏感性分别达1 条微丝蚴/100 μl和 2 pg;检测人工感染的班氏丝虫阳性蚊虫扩增产物全部阳性,正常蚊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