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2/2005-02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49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同时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测定以上观察对象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C肽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脂联素水平、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以血浆脂联素水平<5 mg/L判为降低),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49例,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正常对照组3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4.08&;#177;3.24)mL/L,(6.69&;#177;4.42)mL/L,(16.37&;#177;3.03)mL/L,(t=3.440,17.606,P<0.01)].无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2.257,P<0.05).②各组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大血管病变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5%,40.0%,0(x^2=42.050,16.815,P<0.01)],其中大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x^2=9.894,P<0.01).③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并发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加明显,且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成分,也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腰围(WC)已成为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衡量个体是否存在腹型肥胖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观察进餐对腰围测量值的影响,2003年11月我们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时,选择496人在清晨空腹及早餐后分别进行了腰围、臀围(HC)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广西壮族人群D1S80位点群体遗传资料,方法,使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和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电脉及银染技术,对300名文本地区壮族无关个体D1S80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观察到23个等位基因,74个基因型,杂合度,非交排除率,个体识别力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24,0.763,0.968,0.875,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对5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结认,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法 ,对 15 0名广西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DIS80位点的VNT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检出 2 1个等位基因 ,6 3个基因型 ,杂合度、个体识别力和基因频率分布为 0 .873、0 .973、0 .0 0 3~ 0 .190。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对 3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DIS80位点为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 ,在个体识别、群体遗传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成人中高血压患病情况,为人群干预作基线调查.方法整群抽样市区常居人口10408人,平均年龄37.4±10.7岁.调查一般人口学指标,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本组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 16.97%,男 19.56%,女 14.23 %;一级高血压占72.05%,二级占22.40%,三级占5.55%;高血压组中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01);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其OR值分别为3.93、10.85;腰围增大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腰围正常组,OR值为5.29.结论柳州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高血压病人常伴有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年龄、超重或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17例SSS(1组),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组)和46例健康受试者(3组)。用大剂量腺苷及食管调搏术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矫正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ADO:CSNRT(腺苷激发后的CSNRT)。结果SNRT长于2200ms和CSNRT长于550ms判定窦房结功能异常。食管调搏法CSNRT1组(3173.80±3377.07)ms,2组(342.59±264.54)ms,3组(282.45±83.24)ms;SNRT1组(4372.80±3159.58)ms,2组(1039.41±322.45)ms,3组(1016.45±85.22)ms;ADO1组(1921.25±1713.65)ms,2组未影响,3组未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腺苷对SSS的诊断有意义,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4092例成人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柳州市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惠病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柳州市常住成年居民4092人。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检测,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标准诊断M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S的总惠病率为10.4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2.56%对6.69%,P〈0.001)。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MS组中高甘油三酯、超重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82.61%。结论本组中MS的患病率已达较高水平,高甘油三酯及超重对MS诊断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柳州市人群中空腹血糖(FPG)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柳州市居民3894(男性2213,女性1681)例,年龄25~88(43.0±11.0)岁,测量血压、腰围(WC)、身高、体质量,检测FPG、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PG总异常率达5.70%,其中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39%。两性IFG及DM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IFG,DM的检出率均随WC、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增大而增高(P<0.01)。与WC男性<85cm,女性<80cm组相比,男性≥85CM,女性≥80cm组和男性≥90cm,女性≥85cm组,IFG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8(95%CI:0.78~2.08)和2.24(95%CI:1.45~3.46);DM相对危险分别为2.47(95%CI:1.47~4.15)和3.24(95%CI:1.94~5.40)。结论本组人群中IFG异常率已达较高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和腹部肥胖,应教育人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腹部肥胖,防治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0~ 11月我们对柳州市374 9例成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柳州市部分事业单位中的 370 9人进行调查 ,其中男性 2 2 5 3例 ,女性 14 5 6例 ,平均年龄 (6 2 .0± 8.1)岁。1.2 方法 测量血压、腰围。计算体质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 。抽取空腹血标本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和血脂。血脂异常的诊断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定义为 :1高血压 :SBP≥ 14 0 mm Hg及 (或 )DBP≥ 90 mm Hg或登记有高血压病史 ;2空腹血糖受损 (I…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 ,世界各国 ,尤其是从穷到富的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 (DM )患病率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DM患病率为 2 .5 3%~ 3.5 1% ,较 10年前增加 2 .5~ 3倍[1] 。随着患病率的快速增加 ,DM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 ,加强DM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 ,良好的知识 ,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 ,并能进一步指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2 ] 。除了药物以外 ,糖尿病人对饮食、运动、血糖控制等的重视 ,都影响着DM的防治效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