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核菌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和增加,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已成为结核病防治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CD73/腺苷/腺苷A2A受体(A2AR)通路在细粒棘球蚴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健康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无菌淀粉肉汤(0.5 ml/只),3 d后抽取腹腔液,分离巨噬细胞,以1×106/ml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加入细粒棘球蚴囊液(终浓度0.8 mg/ml)培养0、6、12、18和24 h后,qRT-PCR检测CD73、A2AR、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精氨酸酶1 (Arg-1)的相对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的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A2A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和磷酸化的ERK1/2 (p-ERK1/2)的表达量。取分离的巨噬细胞接种于6孔板(1×106个细胞/孔),囊液组、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孔)分别加入囊液(终浓度0.8 mg/ml)、囊液(终浓度0.8 mg/ml)和药物(腺苷受体抑制剂SCH58261,终浓度50μmol/L),以及等量培养基,培养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TNF-α、Arg-1的相对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在缓解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糖皮质激素作为最佳抑制炎症的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为了探索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控制哮喘方案。研究氟替卡松在本地区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我们采用不设对照、治疗前后症状记分比较、症状自我评价和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的方法,用丙酸氟替卡松(FP)气雾剂治疗哮喘,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的七项主观症状。100%的患者自述为明显好转:三组症状记分,治疗后显著降低(自述症状100%缓解呈明显好转;日间症状缓解94.8%;夜间症状缓解为93.3%;眼鼻部症状缓解达93.8%;总症状缓解率为93.8);肺功能检测FEV1平均值。比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FEV1平均65.2l%;治疗1周时FEV1达89.03%;治疗4周时FEV1达89.9%)。讨论:支气管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长期的气道炎症性改变。能造成气道重塑,引起肺功能下降。糖皮质激素作为最佳的抑制炎症的药物之一。已成为防治哮喘的一重要药物,应用FP气雾剂吸人。局部副作用少。病人携带使用方便,方法易于掌握,通过吸入治疗可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支气管腺样体的过度分泌。修复受损的气道上皮。从而避免发生气道炎症变化所致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以防止哮喘的发作。FP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晕厥就诊的肺血栓栓塞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58岁,因上腹部不适、疼痛2d伴晕厥1次于2004年2月2日就诊,当日以腹痛原因待查住院。2004年1月31日患者情绪波动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差,轻微胸闷感,无咳嗽或胸痛,未就诊;2月2日早上7时左右,突然晕厥摔倒于沙发上,不伴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数10s后意识自行恢复,随就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特征。方法 29例经病毒核酸检验确诊的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22例经胸部X线摄影,12例经胸部CT扫描,8例同时接受了上述两种方法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潜能。结果 22例经胸部摄影患者表现为肺纹理增重,两肺野内、中带有边界模糊的斑片状致密影。12例经胸部CT扫描的患者表现为两肺野散在分布的斑片状致密影及磨玻璃样密度影,其中6例X线胸片未见病变。同时,CT显示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各2例。结论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以两肺斑片状及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CT可以发现两肺上野及外带的较淡致密影,对判定病变的有无及累及范围明显优于X线胸片。  相似文献   
6.
7.
2HRZS(E)/4HR方案加乌鸡白凤丸治疗初治肺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20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二组均采用2HRZS(E)/4HR方案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乌鸡白凤丸。对比二组患者在二个月强化期及六个月疗程结束时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痰结核杆菌转阴率。X线胸片病灶的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治疗加用乌鸡白凤丸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数月内发布了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1],第三版以后均包含了中医诊疗方案,并且不断更新内容。在中西结合诊疗方案指导下,大批患者接受治疗后符合治愈标准顺利出院。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常遇到一类特殊人群。这部分患者的病情程度虽然属普通型,经过治疗无明显症状,影像学检查正常,但核酸检测长时间阳性,住院时间21 d以上,总病程超过30 d,超出一般病毒感染自限性痊愈时间。这类人群是治疗的难点之一,在此我们回顾1例此类病例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37(CCDC137)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低CCDC137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HCC数据集,获得CCDC137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CCDC137基因在HCC中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中CCDC137基因的表达,用qPCR法、WB法、CCK-8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干扰后细胞CCDC137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库检索到的371例HCC患者中,CCDC137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癌组织分期、T分期等存在显著关联(OR=0.014、0.007、0.047,均P<0.05),CCDC137高表达的患者OS明显低于CCDC137基因低表达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CCDC137基因可作为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GSEA结果发现,CCDC137基因高表达的样本存在碱基切除修复和剪接体等多个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0.01,FDR<0.05)。敲低CCDC137基因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敲低CCDC137基因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阿斯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风湿药,近年来广泛用于冠心病及其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我科应用复方阿斯匹林治疗肺结核合并贫血伴发热的病人引起消化道大出血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