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AC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10mg/d;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1次,连续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位移、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8.3±2.1)次/月减为(1.8±1.4)次/月(P〈0.01);ST段位移由(1.70±1.13)mm降为(0.37±0.71)mm(P〈0.01);APTT用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病人,尽早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76例变异型心绞痛,地尔硫从2μg/(kg.min)起始,最大用量5μg/(kg.min),持续48h泵入,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位移、血压(BP)、心率(HR)变化。结果用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5.3±2.1)/48h减为(0.8±1.4)/48h(P0.01);治疗30min后ST段位移由(1.70±1.13)mm降为(0.37±0.71)mm(P0.01);BP下降,HR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心肌耗氧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艹可以有效缓解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患男,1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5个月余,加重2周收治入院。曾在当地两家医院分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衣原体肺炎、肺结核,给以抗生素治疗和抗痨治疗,胸闷、气短均无缓解。2周前进餐时,突感严重胸闷伴大汗、心悸、胸痛,约lh左右缓解。此后,活动能力几乎丧失,平路不能走5米。住院体检:体温36.7℃,脉搏104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有心律失常者每月复查Holter 1次.排除β受体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冠心病、心肌病等.观察2个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7.0%,与对照组的78.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ST-T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曲美他嗪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较有效安全的代谢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梗死相关动脉及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9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Ⅰ、aVL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95例患者中,74例右冠状动脉(RCA)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1、≤1分别为70例、4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4例,压低70例(P<0.05)。而21例左回旋支(LCX)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1、<1分别为4、17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17例、压低4例(P<0.05)。合并右心室梗死13例中,以Ⅲ/Ⅱ>1判断,11例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以RCA病变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Ⅰ、aVL导联抬高或等电位线多见于LCX病变,Ⅰ、aVL导联ST段压低则对诊断RCA阻塞具有很高的价值。ST段Ⅲ/Ⅱ>1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所有患者均按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心功能ⅡⅣ级(NYHA),年龄40—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59.7±10.2)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rng,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有心律失常者每月复查Hoiter1次。排除8受体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冠心痛、心肌病等。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7.0%,与对照组的78.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T—T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较有效安全的代谢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所有患者均按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心功能Ⅱ~Ⅳ级(NYHA),年龄40~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59.7±10.2)岁;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平均(60.8±11.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卡维地洛3.125mg渐增至50mg,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LVEF、6min步行距离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CHF6个月后,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