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翟关群  山路等 《云南医药》2002,23(3):242-243
体表电位标测 (Bodysurfacepotientialmapping ,BSPM)是在躯干表面放置多个电极 ,同时在心动周期的每一瞬间分别采样 ,分析各瞬间体表电位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绘制成不同瞬间的图形。BSPM采用的电极较多 ,图形表达方式多 ,分析精细 ,每 1~ 2ms标测一次 ,可提供大量心脏电活动变化规律的信息。国内外资料显示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一、心肌梗死 (MI) [1— 4 ]  BSPM能够确定MI的有无、部位及范围 ,包括局灶性心肌梗死、右室梗死、正后壁梗死、心电图正常的心梗及陈旧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2.
预激旁道的体表电位标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1-8]证明体表电位标测是一项高效、安全、简便、易重复的心脏电生理学诊断新技术。不仅为导管消融房室旁道提供精确定位,还拓展了人们对预激综合征电生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优化起搏系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化起搏系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对105例随访患者动态调整起搏参数和/或起搏系统硬件,采用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干预起搏系统前、后的疗效, 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105例患者优化起搏系统后NYHA心功能级别、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和SF-36问卷的分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01)。结论:优化起搏系统可以使起搏高效、安全、节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兼顾节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 RNA-21)、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在PCI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PCI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17)和未再狭窄组(n=93),两组患者均于复查时检测血清mi RNA-21表达水平及MMP-9、OPN、血脂等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mi RNA-21、MMP-9、OPN、血脂等表达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数量较未再狭窄组少,支架直径较未再狭窄组小,累及前降支、三支病变例数明显多于未再狭窄组,再狭窄组患者的mi RNA-21、CRP、MMP-9及OPN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 RNA-21、OPN及MMP-9表达水平升高均是发生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较大的支架直径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 RNA-21、OPN、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ACU面积分别为0.898、0.782、0.739及0.977,联合检测可增加预测的特异性(94.62%)、准确性(90.91%)及阳性预测值(94.62%)。结论 Mi RNA-21、OPN及MMP-9表达水平升高与PCI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PCI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过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体表电位标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性的临床诊断技术。不仅为外科手术及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提供精确定位,还进一步拓展了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大鼠心肌组织和冠状动脉(冠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索NLRP3炎症小体致大鼠冠心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制备大鼠冠心病动物模型,分析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NLRP3炎症小体及其作用蛋白白介素1β(IL-1β)心肌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心肌及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切片评价NLRP3炎症小体对CAD形成的影响。结果血清学检测发现高脂饮食大鼠与正常饮食大鼠相比较TC与TG水平明显增高(P0.05);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及作用蛋白IL-1β在高脂饮食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通过大鼠冠状动脉、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及心脏超声发现,高脂饮食组大鼠冠状动脉出现明显粥样斑块并伴管腔内径缩小,心脏增大明显且心功能下降明显(P0.05);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NLRP3炎症小体及作用蛋白IL-1β表达上调有关。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CA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共49支靶血管、52处靶病变,梗死相关动脉狭窄99%~100%,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52枚。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成功植入52枚支架,恢复T IM I 3级血流。无操作并发症,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共3例支架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中2例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成功,另1例梗死相关动脉未开通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Vitatron900E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的疗效。方法将15例PAf患者植入Viatron900E起搏器,与植入普通全自动双腔(DDD型)起搏器PAf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00E组总有效率为80%,而全自动双腔起搏器组有效率为25%(P<0.05)。结论900E治疗PAf优于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翟关群  郭涛  山路 《临床荟萃》2007,22(2):112-113
体表12导联心电图是目前射频消融术前无创定位显性预激旁道的常规方法,存在漏判和误判,价值有限。本研究中笔者对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导管心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前分别用体表等电位图标测(b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和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方法进行旁道定位,观察两种方法定位显性预激旁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