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尚无国内外一致的定义。文章结合国内外疗效标准提出了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定义,对于国内外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治疗进展做一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尚无国内外一致的定义。文章结合国内外疗效标准提出了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定义,对于国内外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治疗进展做一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3岁。诊断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GCT)并肺、肝、脑和骨转移2年余,2016年10月收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同仁医院)血液科。患者2014年11月因右侧胸痛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查胸片示双肺多发结节。同年12月肺穿刺病理见恶性细胞,考虑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基因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3岁。诊断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个月,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母供子),2017年4月入住我院。2016年12月以发热起病,所在大学校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9×10~9/L,血红蛋白(Hb)90 g/L,血小板(PLT)15×10~9/L,立即至当地医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进一步行骨髓活组织检查(活检)送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CR)期骨髓"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的检测,探讨其与AML复发的相关性。对62例骨髓涂片示CR的患者骨髓活检塑料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依据预后将其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计算骨髓塑料切片每平方毫米内单个、两个聚集前体细胞数量及二者的总和,结合计算机图像分割法测量其与骨小梁间的精确距离,明确"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骨髓"前ALIP"样结构数量分别为11±11.71和8.33±9.17个/mm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9±4.00)(P<0.01)。在"前ALIP"数量≥11个/mm2的17例患者中,复发前组12例,占70.6%,明显高于未复发组(29.4%,P<0.05);而复发前组"前ALIP"与骨小梁的相对距离为(341.31±266.16)μm,明显远于未复发组(242.41±174.65)μm(P<0.01),有向骨小梁间区迁移的趋势。在前"ALIP"与骨小梁之间平均距离≥341μm的18名患者中,复发前组14例,占77.8%,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AML患者CR期骨髓切片中"前ALIP"样结构平均数量超过11个/mm2或其与骨小梁间的平均距离超过341μm,预示AML可能早期复发,应及时进行再诱导缓解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研究处理后脂肪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方法: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熟过程中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诱导后通过油红O染色和吸光度值(OD值)检测其分化程度;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后关键基因PPARγ、C/EBPα、FABP4(ap2)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后的脂肪细胞分别与GFP+-THP-1细胞共培养,加入1μg/ml的阿糖胞苷,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FP+-THP-1细胞的凋亡。收集诱导后脂肪细胞的上清,与肿瘤细胞基础培养液(RPMI1640)以1∶1混合后培养肿瘤细胞,应用CCK8检测脂肪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加入1μg/ml的阿糖胞苷,48 h后应用细胞计数仪检测其化疗保护作用。结果:二甲双胍处理组OD值及成脂基因C/EBPα、FABP4表达较对照组低,而PPARγ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二甲双胍处理后的脂肪细胞共培养组白血病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脂肪细胞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对其有化疗保护作用,这些作用被二甲双胍降低。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并调节脂肪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增殖及化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白血病细胞本身有关,亦与骨髓微环境中的纤维组织密切相关.本文从纤维产生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的相互作用、纤维增生与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TGF-β、PD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三个层面综述白血病状态下骨髓纤维异常增生的发生机制,为改善白血病预后探索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缓解期骨髓中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样结构及纤维增生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观察47例AML患者从初发到复发前或随访终止前不同时间点采集的骨髓切片132张,以终末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比较单位面积内“ALIP”样结构数量和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eticalin fiber density,RFD)在两组间的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对AML预后评估作用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发前组患者缓解期间“ALIP”样结构数量为3.46±2.71簇/mm2,初发时RFD为2.76%±1.50%,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其中“ALIP”样结构>4簇/mm2或RFD> 1.68%者复发率分别高达89.5%及95.2%;“ALIP”样结构>4簇/mm2者初发时骨髓RFD为2.47%±2.48%,与“ALIP”样结构≤4簇/mm2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IP”样结构数量和对应时间点的骨髓RFD间相关系数r=0.057,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L患者骨髓“ALIP”样结构及RFD同为AML早期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但二者间并无相关性,表明“ALIP”样结构的形成不依赖于骨髓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