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观察AT501起搏器起搏预防和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3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同时伴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置入Medtronic公司生产的AT501起搏器,术后1个月打开三种独立的起搏预防治疗功能和3个可程控的起搏终止治疗功能。经8~10个月的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通过9790程控仪回顾心律失常发生事件,发现AT501起搏器对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率为98%,起搏预防治疗功能和起搏终止治疗功能可减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其中起搏终止治疗的成功率为56%,在270~360ms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检测区成功率为78%,在220~270ms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检测区成功率为40%。结论:初步临床应用表明,AT501起搏器置入后通过对起搏器的起搏预防和终止治疗功能合理程控,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观察右房左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例心功能II~IV级CHF患者 ,分别置入右房、右室和左室电极 (经冠状静脉窦 ) ,行不同部位组合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 ,其中 6例获得成功。使用Bitronic公司生产的双腔起搏分析仪 (ERA30 0 )分别行单纯右室心尖部 (RVA)、右房右室 (RA +RV)、右房左室 (RA +LV)、右房双室 (RA +BiV)起搏 ,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上述四种起搏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右房左室起搏和右房双室起搏血流动力学参数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但比单纯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房右室起搏有所改善。结论 :右房左室起搏似可使更多的CHF患者在得益于起搏治疗的同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确定为稳定性斑块的135例患者,分为3组:辛伐他汀20mg组47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45例,瑞舒伐他汀10mg组43例。随访3-6个月,观察给予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的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v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血清LDL—C、HDL—C、hs.CRP浓度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后,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治疗的3组血清LDL.C浓度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达标(P〈0.01),且瑞舒伐他汀最优,阿托伐他汀其次,辛伐他汀最后(P均〈0.01)。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8),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ntravascularuhrasound—virtualhistology,IVUS—vH)检测,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5.38%眦7.87%-+1.04%,P〈0.01);阿托伐汀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4%±3.25%帆7.91%±1.27%,P=0.007);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斑块体积在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86);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斑块体积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5±10.77)mm。vs.(33.31±10.75)mm3,P=0.041;(30.69_+8.12)mm3ys.(36.337-+12.15)mm。,P=0.013],且治疗后两组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疗效不同:对于LDL—C,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后均可达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升高HDL—C,降低hs—CRP;辛伐他汀无遏制斑块向不稳定进展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有促进斑块稳定,逆转斑块的作用,瑞舒伐他汀可阻止斑块进展及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近中期疗效。方法98例ACS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常规抗ACS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疗程为48 h,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在出院后随访6~12 mo。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B组胸痛缓解时间明显快于A组[(41±8.3)min vs(63±11.5)min,P<0.01],7 d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少于A组(6次vs 12次,P<0.05)。B组用药后48 h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低于A组,96 h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治疗ACS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取得进一步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发病时间在2-6.5小时内,年龄>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在OEC9800下给予2.0-2.5mm直径球囊6-8atm预扩张后置入支架6枚。结果:5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3级,无残余狭窄,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再梗、心绞痛及死亡发生。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佳,是较好的抢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B型利钠肽(BNP)是针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发现血浆BNP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预后密切相关[1];但BN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另一重要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有无关系,有什么样关系,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空化效应可以增加真核细胞膜对大分子(如DNA)通透性的原理,探讨一种新的转基因方法,以便安全有效和定向地转移目的基因。方法:实验中选择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以自制的白蛋白微泡为载体,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的方法在体外进行Cos—7细胞的基因转化,同时以脂质体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定性和定量观察细胞转化效率。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的活性。结果:体外试验发现0.8MHz、1.0W/cm^2、10%占空比(dutycycle)、60s超声介导10%白蛋白微泡破裂可以有效稳定地转化EGFP基因在Cos—7细胞表达,且对细胞无毒副作用。结论:自制白蛋白微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基因载体,在一定超声条件控制下,能增强基因的转导与表达,有良好的靶向性,提示该技术有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声背向散射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ltrasonic 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判断中的应用.方法:以30例正常对照,30例急性心肌梗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心动周期平均背向散射积分(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 计算校正IBS(IB%)和校正 CVIB(CVIB%)。对30例溶栓患者观察IBS动态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溶栓30例,临床指标判断再通18例,非再通12例。再通组,非再通组分别与溶栓前IBS比较,再通组IB%明显降低,CVIB%明显升高,P<0.01。而非再通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观察IBS可判断溶栓是否再通。  相似文献   
10.
张煜  羊镇宇  王强  李坚  冯建  郑杰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716-716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胸痛2小时"于2010年01月13日入院,外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转至我院急诊复查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较前稍有回落,收入病房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9.1 U/L,肌酸激酶(CK)3798 U/L.既往吸烟10支/日(20年).入院查体神志清,未及肺部哕音,无心脏杂音.入院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Killip分级1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