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黄酮苷类成分。珍珠菜乙醇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江户樱花苷(6),2-羟基-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山柰酚-3-O-洋槐糖苷(9),芦丁(10),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4, 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 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 6, 8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69,1.00,1.80 μmol·L-1;化合物1 ~ 11对5种人肿瘤细胞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 > 10 μmol·L-1)。  相似文献   
2.
<正>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临床上相对少见,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病理特点独特,发病率低,易与多种软组织肿瘤相混淆,诊断需紧密结合病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及相关分子检测综合分析。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1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文献进行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末来”。这既是当今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及发展方向,也是当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人才培养规格目标问题。因此,讨论和研究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CAT-1 rs1044925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红水河流域收集长寿组(年龄≥90岁)505例,以及同一区域内健康老年人(年龄在60~80岁)468例,采用PCR-RFLP方法对ACAT-1rs1044925进行基因分型,结合BMI、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分析rs1044925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长寿组和非长寿组的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是:76.43%,22.38%,1.19%和79.06%,19.66%,1.28%,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4,P=0.581).两组等位基因A,C的频率分别是87.62%,12.38%和88.89%,11.11%,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749,P=0.387).非长寿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G水平低于非携带者(P=0.005).结论:ACAT-1 rs1044925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长寿无明显的相关性;长寿人群中该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未发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方法对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地黄块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2, 5, 6-四氢-1-甲基-2-氧代-4-吡啶乙酸(1)、5-deoxyantirrhinoside(2)、5-deoxylamiol(3)、去乙酰野芝麻苷(4)、栀子新苷(5)、genipin-gentiobioside(6)、genameside C(7)、6β-hydroxy-2-oxabicyclo [4.3.0] Δ8-9-nonen-1-one(8)、焦地黄素D(9)、焦地黄素E(10)、地黄苷(11)、sculponiside(12)、2-phenylethyl-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3)、毛蕊花糖苷(14)、红景天苷(15)、leucosceptoside A(16)、焦地黄苯乙醇苷D(17)、deacyl-martynoside(18)、焦地黄苯乙醇苷A119)、焦地黄苯乙醇苷B120)、3, 4-dihydroxy-β-phenethyl-O-α-L- rhamnopyranosyl-(1→3)-O-β-D-galacopyranosyl-(1→6)-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21)、1-(4-methy-2-furanyl)-2-(5- methyl-5-ethenyl-2-tetrahydrofuranyl)-propan-1-one(22)、2-methoxy-4-methylphenyl-O-β-D-apiofuranosyl-(1→6)-β-D- glucopyranoside(23)、rhamnopyranosyl vanilloyl(24)、syringic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25)、(7R, 8S, 7′R, 8′S)-4, 9, 4′, 9′-tetrahydroxy-3, 3′-dimethoxy-7, 7′-epoxylignan 9-O-β-D-glucopyranoside(26)、1-methyl-1, 2, 3, 4-tetrahydro-β-carboline- 3-carboxylic acid(27)、异直蒴苔苷(28)、直蒴苔苷(29)。结论 29个化合物包括9个环烯醚萜类(210)、11个苯乙醇苷类(1121)和9个其他类型(12229)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黄啶,化合物2824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4131524252728D-半乳糖胺诱导的人肝细胞HL-7702损伤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8(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delta,PPARD)+ 294T/C基因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该地区血脂水平和长寿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05例广西红水河流域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长寿组)、468例普通健康壮族老人(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 研究人群中PPARD+ 294T/C 3种基因型(TT、CC、TC)频率在长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70%、10.30%、38.00%和45.30%、11.10%、43.6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T 70.70%、C 29.30%和T 67.09%、C 32.91%.两组PPARD基因+294T/C位点的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长寿组的TC、TG、LDL均高于对照组(P<0.05).长寿组CC基因型携带者的LDL水平高于TC和TT基因型携带者而对照组中TT基因型携带者的TC、TG和LDL水平高于TC和CC携带者.结论 PPARD+ 294T/C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广西红水河地区长寿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事 ,它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 ,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是这两年才重点提出来的 ,但这并不是说现在才有素质教育或者说只是当前才应该推进素质教育 ,而是因为目前有很多教育现实中背离素质教育的现象 ,已经到了必须予以纠正、防止误导的时候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将通过人才市场或直接向单位推荐自己的形式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地区长寿群体与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5-HTTLPR/rs25531)的关系.方法:选取379例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作为长寿组和284例同地区60岁以上普通健康壮族老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在长寿中的作用.结果:①长寿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 55.67%、SL34.83%、LL 9.50%,等位基因S和L频率分别为73.09%和26.91%(LA =20.45%,LG=6.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3个等位基因(S,LA,LG)的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01).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L分别和SS、SL存在统计学联系(P=0.001,OR=2.226,95%CI 1.374~3.608;P=0.039,OR=1.695,95%CI1.028~2.796).结论:5-HTTLPR多态在广西巴马地区的分布,可能是该流域长寿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的血脂水平及长寿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05例该流域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长寿组)、普通健康壮族中老年人468例(非长寿组)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体质指数、血脂(TC、TG、HDL、LDL)等指标.结果 长寿组和对照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2%、19.8%和85.0%、15.0%;两组3种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65.5%、29.3%、5.2%和73.9%、22.2%、3.8%;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且有T等位基因在长寿组女性中富集现象,而男性中无此趋势.在血脂水平上除HDL外,长寿组的TC、TG、LDL水平显著高于非长寿组(P<0.01).进一步按MTHFR C677T基因型和性别分层后发现,长寿组中女性突变基因型(CT/TT)的TC、TG及LDL水平明显高于非突变基因型(CC);而男性各血脂水平分别在两组3种基因型间未发现有明显差异.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长寿有一定的关系,并呈性别特异性,可能是红水河流域长寿现象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