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以蒜氨酸为代表的大蒜等百合科植物中含硫氨基酸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大蒜有效活性部位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奥心血康是从野生草本植物薯芋科的黄山药之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其主要含有 8种甾体皂苷 ,研究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宣痹通阳、芳香温通、补益气血功能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粘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等作用 ,近年来还发现了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并且其不良反应报道也日见增多 ,本文拟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 药理作用1 1对心脏的作用 采用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动态观察地奥心血康的作用 ,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洛他唑对磷脂多糖诱导的粘附及粘附分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磷酸二酯酶 3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磷脂多糖 (LPS)诱导的粘附及血管内皮细胞 (ECs)释放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sCAMs)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第 4~ 6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s) ,以LPS(5mg·L- 1)刺激 ,并与西洛他唑 (1~ 10 μmol·L- 1)共培养 2 4h ,观察西洛他唑对由LPS诱导的HUVECs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的影响 ;另取培养上清 ,以ELISA法测定HUVECs释放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以及E 选择素 (sE selectin ,sELAM 1)。结果 西洛他唑抑制由LPS诱导的HUVECs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以及HUVECs释放sVCAM 1,而对sICAM 1和sE 选择素无影响。并且 ,该药对于sVCAM 1的抑制作用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 89所阻断。结论 西洛他唑对由细胞因子LPS诱导的粘附反应以及ECs释放sVCAM 1有抑制作用 ,后者可能与PKA依赖性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型磷酸二酯酶 (PDE) 3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中性粒细胞超氧自由基 (O·2 )和钙离子浓度([Ca2 + ]i)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 6 0细胞 ,以 1 3%DMSO分化诱导为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后 ,采用特制新型仪器 ,同时实现化学发光法测定O·2 和荧光法测定 [Ca2 + ]i,观察西洛他唑对趋化肽N 甲酰 甲硫氨酰 亮氨酰苯丙氨酸 (fMLP)刺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样HL 6 0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以及二者变化的时相关系。结果 西洛他唑 (1~ 30 μmol·L-1)明显抑制由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 ,其中 10和 30 μmol·L-1浓度的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在时相关系上 ,fMLP诱导O·2 生成的达峰时间较之 [Ca2 + ]i 的变化略显滞后 ,而 10 μmol·L-1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 ,几乎同步。结论 西洛他唑对fMLP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内O·2 生成和 [Ca2 + ]i 具有同步的抑制作用 ,提示该药的药理学作用部分是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探索衰老机制,寻找防治衰老延长寿命的有效途径是生命科学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每年发布一系列研究项目,定期在。“NIH GUIDE”上公布,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大学、研究所和有能力承担项目的单位提出申请,经评审通过后签订合同,资助强度平均每个项目约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 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宽QRS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例宽QRS心动过速急诊患者,采用静注胺碘酮,首剂150 mg(3.5 mg/kg)稀释于30 mL生理盐水中,15 min内注入;随后以1.0 mg/min维持静滴,观察30 min无效再给150 mg静注。连续心电监护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120 min测心律、心率和血压及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后对比,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 d内有效率达92%(23/25),血压变化不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胺碘酮救治宽QRS心动过速,具有快速、安全、效果好的优点。可作为急诊救治宽QRS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左旋沙丁胺醇治疗哮喘较沙丁胺醇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美国研究的结果,低剂量主旋沙丁胺醇(levosalbutamol,Sepracor公司)与很高剂量消旋沙丁胺醇相比较,具有等效的扩张支气管作用。消旋沙丁胺醇由2个对映异构体组成,即左旋沙丁胺醇和右旋沙丁胺醇。研究者一直以来都认为沙丁胺醇的右旋对映体是惰性的,但目前认为,其对肺功能有损害作用。本研究有362例病人(平均年龄36岁),来自美国33个诊所,均患有中至重度哮喘(病人FEV;值在正常值的45%一70%之间)。病人随机接受左旋沙丁胶醇0.63或1.25mg,消旋沙丁肢醇125或2.5mg,或安慰剂。均喷雾给药,一日3次,连续4周。在首剂,第…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酒精性肝损伤后肝组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与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通路的关系。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55度红星二锅头复制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对照组、Res低剂量组(25 mg·kg-1)、Res中剂量组(50 mg·kg-1)、Res高剂量组(100 mg·kg-1 ),每日2次,连续7 d。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O、iNOS和血清IL-10、IFN-γ水平。Western blot测定iNOS表达,RT-PCR测定iNOS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肝组织LDH、ROS、NO浓度显著升高(P<0.01)、GSH显著下降(P<0.01),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iNOS和iNOS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Res显著降低肝脏组织ROS、LDH、NO浓度(P<0.01),降低血清IFN-γ水平和升高血清IL-10与肝脏组织GSH含量(P<0.01),减少iNOS和iNOS mRNA表达(P<0.01)。结论 Res可能通过NO通路,消除氧化性应激状态,改变炎性因子水平,对酒精性肝损伤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束支阻滞心电图的分析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支阻滞心电图的分析一直是心电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此类心电图的变化多端耐人寻味,现结合2例心电图资料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