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褪黑激素是一种促睡眠药,与胃肠蠕动和感觉功能调节有关。作者目的是明确褪黑激素是否能有效改善睡眠失调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肠道症状和睡眠失调。方法:40例有睡眠失调的IBS患者(年龄为20~64岁;女性24例)随机分为睡前服褪黑激素3m g组(n=20)和匹配的安慰剂组(n=20),时间为2周。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受试者均完成肠、睡眠和心理学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直肠测压和通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服用褪黑激素2周可显著降低平均腹痛评分(2.35vs0.70;P<0.001)且增加平均直肠痛阈值(8.9vs-1.2m m H g;P<0.01)。…  相似文献   
2.
引言: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比开腹手术的短期效果好。该前瞻性研究旨在报道由同一名外科医生操作的连续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骶骨岬固定术的技术性与功能性结果。患者与方法:1996年5月至2004年7月,54例(47例女性)因完全性直肠脱垂行腹腔镜下直肠骶骨岬固定术患者,中位年龄53岁(极差16~84)。术前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及动态视频排粪造影检测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术后评估包括上述检查和一项简单的总体生活质量问卷。结果:学习曲线过程中3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手术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57m in(极差50~370)。无患者死亡,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物增多已被提出是肝硬化患者外周动脉血管舒张和高动力循环的重要调节因子,而肝内一氧化氮产物减少与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观察亚甲基蓝(鸟苷酸环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强效抑制剂)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高动力循环和肾功能可能的有益作用,以及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20例患者基线期以及应用3m g/kg亚甲基蓝(10例患者)或安慰剂(10例患者)治疗后2个连续4h周期内各项指标的水平进行评估。亚甲基蓝和安慰剂治疗不能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血浆活性肾素、血浆醛固酮、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索磷布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皮肤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HCV相关性皮肤损害患者接受基于索磷布韦方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和皮损症状的变化以及安全性。 结果6例患者年龄25~56岁;其中5例女性;2例肝硬化;3例基因型为HCV 1b,3例基因型为HCV 2a。皮损分别表现为阴囊湿疹、结节性痒疹、结节性红斑、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和混和冷球蛋白血症相关皮损。2例患者病理确诊为HCV相关性皮损,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HCV相关性皮损。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3例)、索磷布韦/雷迪帕韦(2例)12周或索磷布韦/利巴韦林(1例)24周治疗。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结束或随访12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降低、白蛋白(ALB)不变或升高,6例患者均获得SVR12且皮损均明显缓解。3例患者(阴囊湿疹、结节性痒疹、干燥综合征)皮损完全治愈,其他皮损包括结节性红斑、扁平苔藓、混和冷球蛋白血症相关皮损明显缓解,但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或)细胞毒药物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皮损无复发。 结论HCV可引起不同的肝外皮肤表现,基于索磷布韦的无干扰素方案治疗HCV相关皮肤损害有效且安全性良好。对于皮肤疾病经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者,需要尽早行HCV筛查,确诊HCV感染后建议尽快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45岁。四肢皱褶部位多发性褐红色小丘疹 5年,依靠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表现确诊为发疹性汗管瘤。  相似文献   
6.
上皮样肉瘤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男,26岁。左上肢多发性结节、溃疡4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肿瘤团块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多数上皮细胞样细胞和少数梭形细胞组成,中央有大片状坏死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EMA(2+),波形蛋白(2+),CD34(+),CK(2+)。诊断为上皮样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手术治疗布鲁菌病单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7月收治的1例布鲁菌病单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55岁。临床表现为左髋疼痛、且逐渐加重,左髋关节活动障碍,发热,乏力等;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布鲁菌病合并左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病理证实。行DAA手术治疗,术中在直视下行左侧髋关节病灶清除、引流术。术后3周左髋部无明显疼痛,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左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DAA手术治疗布鲁菌病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9.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差,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尚存争议.虽然抗病毒治疗应答率低且发生严重感染及死亡风险显著升高,但是通过清除HCV可延缓肝硬化进展,减少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减少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率,甚至可免于肝移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 4].因此,美国肝病学会指南推荐该人群在严密监测下可进行抗病毒治疗[5].具体治疗方案,包括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或普通IFN的剂量、疗程、最佳治疗时间以及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获益/风险比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研究中我们用普通IFN小剂量逐渐加量(LAD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评估治疗24周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阐明临床使用利巴韦林是否起诱变剂的作用,并阐明利巴韦林诱导突变与联合治疗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3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b型患接受利巴韦林单独治疗4周,随后进行24周的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测定未治疗观察期和随后的利巴韦林单独治疗期内HCV的突变情况。结果:利巴韦林单独治疗后血清中HCV水平明显下降,从6.90log10拷贝/ml降至6.56log10拷贝/ml(P〈0.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