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胰高血糖素瘤是临床少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它以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ME)、糖尿病、贫血和体质量减轻为特征,其中NME是胰高血糖素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胰高血糖素瘤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依据为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定位及评估肿瘤有无脏器转移需借助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术是目前治疗胰高血糖素瘤的主要手段.2013年1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胰高血糖素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接受肠内、肠外营养及普通输液治疗,测定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5、7、9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含量变化,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组术后第3、5、7、9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和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P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SIRS持续时问(3.26±1.27)d明显短于PN组的(5.314-1.47)d和对照组的(5.69±1.58)d(P〈0.05);EN组MODS发病率为9.52%,明显低于PN组(23.81%)和对照组(27.78%)(P〈0.05);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PN组(38.1%)和对照组(55.6%)(P〈0.05),而PN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性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低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SIRS,降低MODS发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的保护效应。方法:以"glutamine"、"obstructive jaundice(OJ)"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HighWir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11.最终纳入梗阻性黄疸后常规喂养对比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大鼠肠屏障保护效应的随机对照实验,再由2名高年资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或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95%CI进行分析.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均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累计样本量152例,其中行梗阻性黄疸后常规喂养大鼠76例(对照组),行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大鼠76例(实验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血液细菌易位率下降(RR分别为0.34、0.36、0.38、0.30、P值均0.05)、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增强(WMD_(MPO)及WMD_(MDA)分别为-0.44、-57.87,对应95%CI分别为-0.85--0.03、-104.14--11.60,P值均0.05),但肝功能损害及肠绒毛病理损伤无明显改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效应,该保护作用体现为有效降低黄疸发生时的细菌易位率、显著增强黄疸发生时肠黏膜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腹部切口愈合程度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每组10只,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建模前1 d至建模后第7天,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每日以增味小承气汤灌胃2次,同时给予其他各组大鼠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建立后第3、5、7天自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直接胆红素水平;术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实验、腹壁切口抗张力实验,皮肤切口行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激动蛋白(SMA)。 结果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活动量有所增加;建立模型后第3、5、7天留取的血清检查发现,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均程度明显升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皮肤切口所抗张力程度明显提高(F=127.4,P<0.05),腹壁切口抗张力程度明显提高(F=101.9,P<0.05);皮肤切口组织HE染色可见,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切口愈合较好,Masson染色可见梗阻性黄疸+中药组胶原纤维分布均匀紧密;各组皮下α-SMA表达量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9,P<0.05),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皮下α-SMA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 结论增味小承气汤明显加快了梗阻性黄疸大鼠腹部切口纤维化的形成,增加了切口的抗张力程度,促进了腹部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营养因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突出优势而备受关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结合文献对各种免疫营养制剂种类、应用及临床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圆韧带桥式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应用肝圆韧带桥式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病人中,3例接受了肝圆韧带桥式肠腔分流联合断流术,1例接受肝圆韧带桥式脾肾分流术联合断流术.术中利用肝圆韧带长度4~6 cm,平均5 cm.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7.6 cm H2O,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消失,彩超检查肝圆韧带桥无堵塞,吻合口通畅,无再出血.结论肝圆韧带桥式分流联合断流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并发症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人员是否固定及术中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 手术人员不固定和未实施预防措施组发生胆瘘、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例,死亡5例;手术人员固定和采取预防措施组发生并发症3例,死亡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D术中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肝圆韧带是由胚胎时期的左脐静脉闭锁而成,连通脐部与门静脉左支囊部,邻近胆道与胃,其潜在性腔隙可扩张再通,管壁具有张力高、韧性好等优点。据文献报道,肝圆韧带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穿孔修补、十二指肠残端包埋、胆管损伤、坏疽修补以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修复重建、下腔静脉修补等领域,此外,肝圆韧带还可用于肝脏断面、胰腺断面的覆盖材料及食管裂孔疝的修补等方面。但有关肝圆韧带用于腹部外科修复重建的相关基础研究还很少,临床研究也多为病例报告和回顾性分析,随机对照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肝圆韧带能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人枯否细胞在同种肝移植免疫中作用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脏枯否细胞(KC)在肝移植后早期免疫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KC和(或)异体PBMC共培养,收集细胞上清液,培养结束时分别收获培养的KC和PBMC.检测HLA-G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测定上清液中NO、IFN-γ、IL-10和TGF-β1的浓度;MTT试验观察K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中KC和PBMC表面均未检测到HLA-G的表达.与不含KC实验组相比,含KC实验组中,NO、IL-10和TGF-β1的产量显著升高,而IFN-γ呈相对偏低趋势;对照组中未能检测到IL-10和IFN-γ的分泌,仅含KC的对照组中含少量NO及TGF-β1,且显著低于实验组.MTT实验发现,不含KC实验组OD值显著高于含KC实验组及对照组.结论 体外KC接触异体PBMC后早期,各细胞膜表面均无HLA-G表达,但参与了NO及Th2/Th3样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并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可能促进肝脏移植早期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5~6位.因其无特异临床表现,早期常被胆囊炎、胆石症及其并发症所掩盖,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外科诊疗观念的转变,胆囊癌的诊治现状已有所改观.我科1998-2006年共收治32例胆囊癌,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