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抑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以使其表达失活,导致肿瘤发生。胃癌的发生与多基因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国产盐酸西曲酸酯在胃溃疡、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对30 例经胃镜证实的胃溃疡,50 例经胃镜证实的慢性胃炎分别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的药物治疗。试验组用盐酸西曲酸酯,剂量为800 mg/d ,对照组用丽珠得乐胶囊,剂量1 200 mg/d 。结果:胃溃疡:试验组总有效率82 .3 % ( 其中愈合58 .8 % ,有效23 .5 % ) ,对照组总有效率84 .6 % ( 其中愈合61 .5 % ,有效23 .1 % ) ;慢性胃炎:试验组有效率84 .0 % ,对照组有效率80 .0 % 。两种药物对两组病人的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5)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盐酸西曲酸酯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的效果与丽珠得乐相似,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Vollmer等首次将转染有甲胎蛋白(AFP)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C57BL/6小鼠,能有效诱导出AFP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显示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只是作用稍弱。同时体内癌细胞能够分泌由全长cDNA表达的AFP,但自分泌型AFP不能诱发有效抗肝癌免疫作用㈦,因此,外源性转染很难达到满意疗效,是否与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cDNA分泌出胞。  相似文献   
5.
石巍  严开斌 《海南医学》2011,22(6):106-10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95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HE活性.结果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血清CHE玎巳活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HE活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项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起始、促进和发展3个阶段,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现就白藜芦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生长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款冬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巍  韩桂秋 《中国药学》1996,5(2):63-67
从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0中分离得到四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两个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中两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为新结构,命名为款冬花酮(tussilagonone,1)和新款冬花内酯(neotussilagolactone,2)。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新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抑制PAF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作用24、48h后,Rt-PCR法检测P300、P53、c-myc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H4、P300、P53、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P300和c-myc的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20μmol/L 24h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976),而野生型p53则没有明显变化;姜黄素对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都有抑制作用。也以20μmol/L 24h的作用最强。结论 姜黄素能抑制P300表达,进而抑制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以及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但不影响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提示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可能是其抗癌的分子机制之-。  相似文献   
9.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ERCP术后对血淀粉酶等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UTI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UTI组在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及48 h予以UTI 10万u静滴,监测患者术后4 h、24 h及48 h的血、尿淀粉酶和症状体征.结果 UTI组术后4 h、24 h白细胞总数低于对照组,术后4 h、24 h及48 h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术后腹痛、腹部压痛症状与UTI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预防使用UTI可明显减低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