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T离散度(QTd)是指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即QT间期的差异性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QT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与心电不稳定有关。现已广泛用作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心脏事件的预测指标,但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些不同的看法反映出QTd检测方法亟待标准化,这也是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的基础。人工测量QTd的重复性或差异性,与是否同步检测及是否与走纸速度有关?本文旨在对这些方法问题作一再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者设对照组,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行20 mg与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降压效果相当,但较大剂量的降脂效果更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已有 30余年历史 ,但对其临床应用的评价尚有分歧。我们观察窦性心律下静脉注射 ATP的电生理效应 ,又以普罗帕酮及维拉帕米为对照 ,观察静脉注射 ATP10mg、2 0 m g时终止 PSVT的疗效和副作用。  资料和方法  1992~ 1998年经食管心房起搏 70例 ,发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8例 ,临床诊断冠心病 1例 ,其余患者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36例 ,年龄 14~ 73岁 ,平…  相似文献   
4.
P波离散度检测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P波离散度 (Pd)是指常规心电图 (ECG)窦性P波时间的差异程度。文献报道Pd 增大较之P波最大时限 (Pmax)延长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更为密切 ,可作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 (房颤 )的敏感而可靠指标 ,但强调的是同步 1 2导联ECG记录〔1〕,为此 ,我们在 2 0 0例正常人 (正常组 )Pd 检测方法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照检测 1 1 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偶发及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组 )的Pd,以探讨Pd 检测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正常组 :2 0 0例 ,来自健康体检及本院进修、实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住院患者组(患者组)517例和健康体检组(体检组)3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其中两组各20例作运动负荷试验.结果 (1)本组555例ST段均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形抬高的典型改变,487例见于单纯胸导联或合并肢体导联(87.74%),绝大多数见于V4~V6.(2)患者组散见于临床近百余种疾病,其分布比例及心电图改变在心血管病与其它系统疾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前区痛待查的28例确诊为合并肺胸膜疾病10例,冠心病、肋软骨炎和神经紧张症各6例.(3)心前区痛待查的2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ST段降至正常16例;体检组20例下蹲运动试验ST段均降至正常.休息10min后39例回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不具有指证心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不宜再作分型;无心前区痛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为正常变异,无需临床干预.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同步肾阻抗血流图(RNG)对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在200例正常人研究的基础上,检测85例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病人全同步RNG,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结果 高血压肾病Hs及C波明显降低伴Hd/Hs增大;而肾性高血压则正常。结论 全同步RNG对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典型心电图表现时预激综合征分类及诊断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心电学中将常规心电图具有心室预激三联征(短PR间期、δ波及宽大QRS波群)称为典型预激综合征,系Wolff-Parkinson—White1930年首先报道,又称WPW综合征,是心脏存在异常房室旁路(Kent氏束)所致。而对于缺乏预激典型三联征改变的预激患者的分类、诊断及命名尚缺乏统一认识,命名中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临床上较之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明显少见,且一部分为甲亢治疗后所致。甲亢心电图改变临床报道甚多,但很少见有甲减心电图报道。本文分析了31例甲减患者心电图改变。旨在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心电图异常的动因、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66例住院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按有、无心血管病史分为Ⅰ组(496例)、Ⅱ组(370例).并与同期住院252例单一心血管病人(Ⅲ组)心电图改变作对照分析;进而分析Ⅱ组心电图异常与脑卒中性质、部位的关系。结果①866例中心电图异常504例.Ⅰ、Ⅱ、Ⅲ三组心电图异常分别为351/496例、153/370例、155/252例,各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按心律失常、复极异常及房室肥大归类比较.前两者在三组间以及房室肥大在Ⅰ、Ⅲ与Ⅱ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房室肥大在Ⅰ、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O.05)。②Ⅰ、Ⅱ组恶化病死率分别为61/496例、30/370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与正常的脑卒中恶化病死率分别为66/504例及25/362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③Ⅱ组心电图异常率在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间,在左、右两侧脑卒中间以及脑叶与脑深部结构脑卒中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心电图主要项次异常率仅见左侧脑卒中的复极异常(38/147例)多于右侧(16/108例),以及出血性脑卒中的房室肥大(21/46例)多于梗死性脑卒中(15/207例),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①脑卒中心电图异常可由于脑卒中所引起,但主要动因却在于并存的心血管病。至少应除外心血管病因素后方可考虑为脑卒中所致。②出现心电图异常和/或心血管病均提示病情严重,应予积极临床干预。③脑卒中所致心电图异常与脑卒中性质、部位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