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NF,SIL—2R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应用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 rdisease,ALD)大鼠模型,动态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Toll样受体4(TI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合肝脏病理学指标探讨免疫机制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TT比色法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间接法) 检测了9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T细胞亚群。 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重型肝炎为最高;且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P<0.01);CD4~+细胞、CD4+/CD8~+均明显降低,与血清IL-6呈负相关;CO8~+细胞明显增高,与血清IL-6呈正相关(P<0.01)。表明,血清IL-6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参与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损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及免疫调节治疗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抑肝纤对实验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已制备的肝纤维化模型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模型对照和正常对照 5组。不同浓度中药抑肝纤分别用于实验组 ,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病理 , 、 、 型胶原定量和羟辅氨酸含量 ;观察肝组织 TGF-β1、α- SMA免疫组化改变等。结果肝组织病理、 、 、 型胶原分布和羟辅氨酸含量实验组明显好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 ;肝组织 TGF- β1、α- SMA基因表达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结论 :中药抑肝纤对实验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格雷夫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伤。该例患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乏力、心悸、易饥饿、消瘦等)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痛性肿大、抗核抗体阳性、肝功能损伤等多系统损伤表现,最终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经多学科协作会诊,考虑该患者为Graves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继而引起HNL可能性大,病情复杂,易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解偶联蛋白(UCP)是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调节质子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具有解偶联活性,目前共发现5个亚型[1-2].其中U CP2通过调节质子跨膜转运参与能量消耗和脂质代谢,可能参与酒精性肝病(ALD)发病过程中的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本研究旨在应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ALD模型,动态观察UCP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UCP2在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有效防治AL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凋亡与再生平衡是肝脏维持正常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肝细胞凋亡异常参与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凋亡的发生是多种凋亡刺激因素作用于细胞以后经过凋亡信号的转导、凋亡基因的激活、凋亡的执行、凋亡细胞的清除4个步骤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彭氏眼针是在眼眶内外特定腧穴进行针刺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八卦学说为指导思想,以眼与脏腑经络密切关系为依据,并于临床中不断实践凝结而成。通过对“眼”的观察,可以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对于指导辨证与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追溯彭氏眼针中医婵沧渊源,对眼针的理论来源进行剖析,进而明确眼针的作用机理,从而突出彭氏眼针理论独创之处以能凸显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axis,GH-I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慢性乙肝、37例乙肝肝硬化及12例健康献血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采用RIA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其中26例肝组织标本行IGF-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①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清G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P<0.05);②慢性肝炎组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GH水平升高,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逐渐降低(P<0.05),肝硬化组随着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减退血清GH水平升高,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P<0.05);③G1~G4组肝组织IGF-1的表达较G0组增加(P<0.05),但G1~G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GH-IGF轴发生显著性变化,存在GH抵抗现象。血清GHI、GF-1I、GFBP-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程度及肝脏合成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