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OPCAB 78例麻醉方法。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七氟醚及小剂量丙泊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本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2.1±0.7)h,术后拔管时间(3.1±1.1)h。ICU停留时间0.5~1.0 d,术后(7.0±1.5)d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诱导和维持麻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82例早期结核性脓胸(病史2周~2个月,处于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在胸腔镜下分离粘连,清理脓苔,刮除脏、壁层胸膜上干酪样物、坏死和肉芽组织,剥除增厚的纤维板,术中反复冲洗,术后充分引流、注药,同时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 82例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7 d顺利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术后1个月痰查结核菌无阴转阳者,术前阳性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转阴。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纤维素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的结核性脓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5~2004年对肺结核患者968例实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我院收住院的4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儿均来自农村,且家中均有人从事羊或牛的养殖业、贩运、屠宰、肉类加工;多数(90%以上)患儿有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下肢肌肉及关节疼痛为主,轻度乏力,男性可伴发睾丸鞘膜积液。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有效。结论 掌握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率,合理、规范的联合抗菌治疗,未见临床耐药病例。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我们为38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现对其围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个月~6岁;体重6.5~15.5kg.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6~4/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伴轻度肺动脉高压23例 ,中度12例,重度3例.术前控制感染、加强营养、维持心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2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无不适及蹲踞史。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胸骨左缘2、3肋闻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分裂。生长发育及体力活动与同龄儿相比稍差,无口唇紫绀。肝脾反位,未及肿大。心脏彩超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IDD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检查示右位心,右房室大。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心脏中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广泛开展,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假性动脉瘤比较多见。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5例该类患者,行内科治疗。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效果。方法均采用中低温26℃~31℃体外循环方法。选用膜式氧合器,大剂量胶体预充,冷或温氧合血持续灌注。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为45~223min,心肌阻断时间为21~151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5%,死亡2例,约占4%,余康复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烷基取代聚噻吩的三种合成方法,即Fe(Ⅲ)催化剂合成法、Ni(O)催化剂合成法和Cu/PdCl2催化剂合成法。介绍了烷基取代聚噻吩稀溶液和薄膜的光吸收、光发射性能,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及以这些材料为发光活性物质制作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展望了烷基取代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为28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