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脾气虚证及肝胃不和证的慢性胃病患者23例,进行了胃粘膜超微结构研究,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以及餐后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显示:脾气虚患者其壁细胞单位面积的线粒体数目,主细胞酶原颗粒,G细胞的分泌颗粒,以及餐后血清胃泌素比值均明显低于肝胃不和组(P<0.01)。提示脾气虚患者胃蛋白酶储备不足,G细胞分泌能力差,分泌功能低下。同时,线粒体的结构亦有明显损伤,认为线粒体质和量的改变,可能是脾气虚证的病理形态改变的主要环节。此外,脾气虚证患者的胃粘膜MDA含量高于肝胃不和及正常人(P<0.05),而胃粘膜SOD活性则低于肝胃不和及正常人(P<0.05),提示脾气虚证的发病过程可能有氧自由基参与。  相似文献   
2.
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和结肠镜诊疗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镜大脾性卢肉的检出率为21.2%,其中74.3%为腺瘤性息肉;息肉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3.
T细胞型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五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以B淋巴细胞为主 ,T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罕见 ,后者的肿瘤常为多灶性 ,临床表现为急腹症、肠穿孔者多见 ,手术时多有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受累 ,这种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不良。现将 1999~ 2 0 0 1年我们遇到的 5例报告如下。病例 1 男性 ,6 3岁。因上腹痛、呕吐 2年 ,加重伴消瘦2个月而入院。体重减轻 2 0斤 ,无发热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肝脾不大。胸片和腹部CT均未发现纵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骨髓穿刺结果大致正常 ,血C…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钟  王连源 《临床荟萃》1998,13(4):185-185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由抗生素所致的结肠炎及腹泻日益增多。我们近来连续遇有2例住院患者,因使用抗生素而致伪膜性肠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俭玲  王连源 《广东医学》2000,21(10):874-87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 ,文献中亦称Wilkie病 ,1942年由Rotitansky首先报道。 1974年Akin等经研究认为正确的病名应称为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 ,因为不仅是肠系膜上动脉 ,而且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个分支均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三或第四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1] 。但目前临床上仍习惯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我院自 1974~ 1999年经X线钡餐检查和 (或 )手术确诊为本病的共2 7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作一归纳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9例 ,女 8例 ,男∶女为 2 4∶1;年龄 4个月至 74岁 ,平均2 8 9…  相似文献   
6.
丁Kun  王连源 《新医学》1999,30(6):368-368
1引言显微镜下结肠炎是指内镜检查、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显示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只有结肠黏膜活检才能诊断的慢性腹泻性疾病,以往它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这一名称通用,担更确切的应包括胶原性结肠炎,现就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2历史回顾早在1961年,Anthonisen等在为42例直肠炎患者做肛门直肠镜检查时发现15例病人的结肠黏膜无改变,而黏膜活俭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法查明其原因及机制。15年后,Lindstrom(1976年)发现一位慢性腹泻的中年女性患者结肠镜检查正常,郭膜活俭显示上皮下存在增厚的胶原带,且与Weinstein(197年)等描…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P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有人认为HSVⅠ与PU可能有关[1-3],我们合成了一对DNA聚合酶序列中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检测PU患者及正常人的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中HSVⅠDNA,试图了解HSVⅠ与PU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有复发性口唇疱疹病史及其他HSVⅠ感染者不纳入本试验.入选病例年龄为18岁~65岁.复合性溃疡不入选.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成人,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5岁.内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常,于胃窦小弯侧(GNo…  相似文献   
8.
纤维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成人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小儿,但尚未普及。现将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成人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2岁11个月,最大9岁。12例均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出血方式为便后滴血或大便表面带有少许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和粘液。6例伴有腹痛,多为便前诉脐周痛,排便后缓解。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12例均曾多次到外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憩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贤久  王连源 《新医学》2006,37(9):622-624
十二指肠憩室多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早在1710年由CHOMEL描述,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消化道憩室病中其发生率仅次于结肠,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多见于年龄50岁以上者.十二指肠憩室主要好发于降部内侧,尤以乏特壶腹周围为多,临床上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47例临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吴伟东,王连源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失弛缓症)较少见。我院1971~1990年共收治47例,现作扼要的临床分析及讨论。临床资料1.性别和年龄:本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1.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