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单次过量 2 0 %L 精氨酸 (10 0 0mg/ 10 0g大鼠体重 )皮下注射建立ANP动物模型。测定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 ,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及胰腺组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结果 大鼠皮下注射过量L 精氨酸后 ,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水平升高 ,胰腺变性坏死。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ANP ,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生成 ,组织受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与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对ANP动物模型具有很好治疗效果 ,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采用多普勒对下肢曲张静脉精确定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糖,采用微创方法完成手术,术后良好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溃疡在术后3-6个月完全愈合,下肢色素沉着、皮炎、慢性湿疹均好转,皮肤弹性得到改善,5例长期不能行走的患者恢复行走。结论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不是手术的禁忌证,该病症通过积极努力完全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3.
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15%~20%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以往大都需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完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对60例患者施行LCBDE,疗效满意,现将结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五分类在医院的临床应用非常普及。由于大多数仪器要求静脉采集抗凝血进行检测,使得五分类检测在新生儿和儿科患者中难以全面开展。我们对sysmexXS-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使用末梢血时各项性能指标及分类结果进行应用性评价,探讨使用末梢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实验犬单纯麻醉与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一种理想的介入实验犬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拟行建立房间隔缺损模型手术的成年健康杂种犬36只,分成单纯麻醉组(氯胺酮组,18只)和复合麻醉组(氯胺酮与地西泮组,18只),采用肌内注射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首次麻醉起效时间、首次麻醉持续时间、追加麻醉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死亡率,并观察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单纯麻醉组相比,复合麻醉组氯胺酮用量明显较少,首次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维持时间长,手术中追加麻醉次数较少,两组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麻醉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略长,但与复合麻醉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与小剂量地西泮复合麻醉效果好,药物用量少,追加麻醉次数少,术后苏醒快.复合麻醉能让药物发挥相互拮抗和相互增强作用,起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介入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保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我院10 年来采用保留脾上极的脾次全切除术治疗21 例脾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TTG、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TG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42),p53蛋白未见阳性表达;PTTG、p53蛋白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00%(41/50)和90.00%(45/50),表达强度均未达到过度表达标准;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0%(37/42)和95.24%( 40/42),其中部分呈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分别为45.24%(19/42)和69.05%( 29/42).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PTTG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05).此外,PTTG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则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TTG、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观察可以作为大肠腺瘤癌变的分子指标;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PTTG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TTG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肠石性肠梗阻是消化道结石堵塞肠腔狭窄处所致的肠梗阻,常见结石为混合性肠石,由食入的苹果等水果、蔬菜或毛发、纤维后形成,尤其食入未成熟的水果。近年来我科共收住肠梗阻病例655例,其中肠石性肠梗阻9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