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Lauge-hansen的方法[1]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治疗闭合性踝关节损伤7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其中旋前外展型14例,旋后内收型15例,旋后外旋型35例,旋前外旋型12例,垂直压缩型2例。回访时间6~20mo。按Olerud和Molander的评分标准,优良72例,一般5例,断钉1例,优良率92·3%。1.2 Lauge-hansen分型1.2.1旋后内收型足于受伤时处于旋后位(足跖屈、内翻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翻的外力,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如图1)。Ⅰ°外踝韧带断裂或外踝撕脱骨折,外踝骨折常低于踝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对于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拟通过对施行PTE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围术期临床常见检测手段来为此类患者提供预后判断。方法:择期21例患者单纯施行PTE术,记录ICU入住天数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AGE),病程(Course,year),体外循环的时间(TCPB)和ASA分级,术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PRE),术前右心室/左心室容积比(RV/LVPRE),术后右心室/左心室容积比(RV/LVPOST),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RE)和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OST)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施行PTE患者的围手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ASA分级、mPAPPRE、RV/LVPRE、TCPB和LVEFPOST。结论:本研究提示在PTE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一般状况(ASA分级)、术前平均肺动脉压、术前右心室/左心室容积比、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LVEFPOST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继宏 《吉林医学》2013,(34):7151-715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中房颤伴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检出房颤伴长R-R间距65例,对平均心室率、长R-R间距以及其与睡眠是否相关进行比较。结果:65例中长R-R间距815次,白天105次(约占12.88%)、夜晚710次(约占87.12%);平均心室率<60次/min 40例,≥60次/min 20例,长R-R间距<2.5 s 20例,≥2.5 s 45例;长R-R间距与睡眠不相关30例,与睡眠相关35例。结论:房颤伴长R-R间距多在夜晚睡眠时出现,R-R间距越长,平均心室率越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Gustilo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保肢治疗过程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Gustilo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16例共18肢,急诊行清创、骨折固定、动静脉修复术,1例双侧骨折术后24 h行双大腿下段截肢术,1例双侧骨折急诊行一侧膝下截肢术,其余15肢经4~9次(平均5次)手术保存下来,4例行游离胸脐皮瓣,2例行游离背阔肌皮瓣,其余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或局部转移筋膜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骨缺损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后随访12~49个月,平均19个月。修复后的小腿功能按照Puno等的标准评定。结果:15肢软组织缺损全部修复,1例已伤后72个月,骨折仍未愈合。15肢均有明显的垂足、垂趾等畸形。功能评定均为差。结论:对Gustilo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保肢应非常慎重,特别是伴有足踝部软组织及踝关节损伤,或肢体已明显缩短,或胫神经损伤预计足底难以恢复保护性感觉,或挤压伤伴热缺血时间大于6 h,预计小腿肌肉会发生广泛的坏死和感染,应考虑一期行膝下截肢术;如经多次扩创,小腿肌肉已大部分坏死、缺失,亦应行膝下截肢术。  相似文献   
5.
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是小腿的严重损伤,属Gustilo ⅢC型骨折,常合并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损伤及小腿肌肉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6.
屈肌腱滑膜结核较为少见,而前臂及腕部广泛屈肌腱滑膜结核则更为少见,临床上易于误诊,我科于2006年收治该病例2例,采取广泛滑膜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与减少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将Ⅱ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67例患者80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防粘连膜组(试验组,33例,共39指),术中肌腱吻合完成后,肌腱断端包以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另一组为无防粘连膜组(对照组,34例,共41指),术中修复屈肌腱后直接缝合皮肤。在术后12周,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价肌腱的功能状况;采用Lovett分级法评价患指屈指肌力。结果两组术后无肌腱再断裂病例出现。在术后12周时,根据TAM系统评定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9%和7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指屈指肌力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医用可吸收膜具有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的效果,可有效防止术后肌腱粘连,改善患指主动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上肢神经原发性环形缩窄是一种少见的、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综合征,其基本的病理形态变化为病变神经的不明原因狭窄,轻者外膜皱褶,或呈环状凹陷,重者犹如沙漏样或线扎样,神经轴索断裂,仅靠外膜相连,远侧段常有旋前扭转.其中无明显致压物是其最具共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 Ⅰ)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组(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切皮前、劈胸骨前、体外循环转流前、停机后各静注舒芬太尼1 μg/kg;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切皮前、劈胸骨前、体外循环转流前、停机后各静注芬太尼10 μg/kg.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心肌cTn Ⅰ浓度.结果 血流动力学比较:气管插管即刻(T1)及切皮(T2)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麻醉诱导前(T0)升高(P<0.05),F组比S组升高明显(P<0.05),停机后即刻(T4)HR[(68.5±12.2)、(66.8±]1.2)次/min]和停机后30 min(T5)HR[(72.5±8.5)、(67.8±9.6)次/min]高于T0(56.6±7.2)、(554±8.0)次/min] (P<0.05),两组间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Tn Ⅰ浓度比较:术前S组[(0.67±0.22)μg/L]与F组[(0.71±0.20)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管桥开放后4、8、24、48 h,两组均高于术前(P<0.05),S组[(2.37±0.55)、(1.82±0.62)、(1.42±0.33)、(0.84 ±0.28) μg/L]低于F组[(3.08±1.12)、(3.62±0.98)、(1.89±0.57)、(1.32±0.47)μg/L](P<0.05).结论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血清心肌cTn Ⅰ较低,心肌保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三点法阻滞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208例确诊肩周炎患者采用小针刀剥离法结合三点法阻滞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指导作为试验组;同期只用小针刀剥离法治疗的20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76.44%,总有效率达98.56%。对照组治愈率为58.50%,总有效率达93.50%。结论:采用小针刀联合三点法阻滞治疗肩周炎,治愈率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