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变化 ,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 ,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 ,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 (T0 )、开放升主动脉后 30min(T1)以及停机后 4h(T2 )、2 4h(T3 )、4 8h(T4)测定血浆cTnI、CK MB、SOD、MDA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 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 ,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 、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 ,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小雷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2007,28(8):1323-1324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 855例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新生儿28例,B组婴儿625例,C组幼儿1 202例.入手术室前肌肉或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入手术间即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和爱可松静脉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以芬太尼20~30 μg/kg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围术期应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渗透压和电解质至正常范围.结果 3组麻醉时间分别为(191±54)min,(176±24)min,(117±3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53%;患儿愈后良好1 750例(94.23%),因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07例(5.77%),其A组病死率为10.7%,B组6.19%,C组5.35%,组间比较A组最高(P<0.05).结论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以氯胺酮基础患儿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爱可松诱导气管内插管,采用中等剂量芬太尼20~30 μg/kg维持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且加强国术期容量监测治疗和循环稳定维持的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2005年,我们共行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45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16.2%,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7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23例,占同期胸部损伤3.12%(23/737),现就其诊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SIOOB蛋白水平,对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2006年7月-2007年8月本院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8例,其中CCABG组10例,OPCABG组8例。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采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评价手术不同时期脑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4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患者在T2及T3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2.77±0.69,2.83±0.79)μg/L较OPCABG组(0.89±0.71,0.91±0.63)μg/L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从而降低了术后脑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67岁。左上腹不适1年余。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贲门胃底部可见5cm×5cm大小软组织块影,钡剂通过缓慢,轻度分流,充盈缺损明显。胃镜检查示贲门前壁连小弯侧见结节样肿物向腔内隆起,表面充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质僵硬,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咬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增生。CT片示贲门胃底部黏膜增厚,可见一软组织肿块突向胃腔,呈不均匀强化。2005年6月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贲门部,约5cm×4cm×5cm大小,质硬,形状不规则,部分已侵及外膜,行贲门胃底部肿瘤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见:瘤体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局部可见灶性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0例.麻醉诱导选用依托味酯0.2~0.3mg/kg、芬太尼10~15μg/kg,罗库溴铵1 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丙泊酚、异氟醚行静吸复合麻醉,应用Swan-Ganz六腔漂浮导管连续监测心排(CCO)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氧代谢指标的测定:分别从肺动脉和桡动脉取血,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乳酸(ABL),计算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同时测定术中心肌酶谱及内皮素(ET-1).结果 30例OPCAB患者氧代谢及内皮素变化与麻醉后相比,吻合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吻合回旋支时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明显下降(P<0.01);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体循环阻力(SVR)显著升高(P<0.01),DO2减少,ERO2增加,VO2、ET-1在吻合回旋支时升高最明显(P<00.5);术后6 h ET-1水平接近麻醉后;ABL水平随手术时间逐渐升高;全部患者术后2~4 h清醒,6~12 h拔出气管插管,麻醉时间(5.1±0.3)h,手术时间(4.4±0.4)h,无麻醉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结论 以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吻合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9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心脏移植病人9例,均患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0.10-0.29(0.21±0.03),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标准法处理5例,用双腔静脉法4例。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 175(141±16)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麦考酚酸酯和甲泼尼龙三联方案,以环孢素为主。维持其血药浓度200μg/L;综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活检。结果手术全部成功,病人均在术后1-3月内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到0-Ⅰ级。随访4-42(27±20)个月,除1例病人在8个月时自行停服免疫抑制药因排斥反应死亡外,其余8例病人健康状况良好,6例病人已恢复工作。结论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术前认真选择供体和受体,并造好血液配型及组织配型,移植过程中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和良好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和密切观察排斥反应是取得远期疗效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