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28只,体重1.7~2.3k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A组):左侧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后机械通气180min;缺血再灌注组(B组):左侧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后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行机械通气120min;非穴位+缺血再灌注组(C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行机械通气即刻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旁5mm处30min,继续机械通气90min;足三里穴+缺血再灌注组(D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机械通气即刻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继续机械通气90min。记录各组缺血30、60min、再灌注30、45、60、90、12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颈动脉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抽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左肺,测定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各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再灌注90、120min MAP降低,B组和C组肺组织MDA和MPO水平、W/D及PaCO2升高,pH值和PaO2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再灌注期间MAP降低,D组肺组织MDA和MPO水平、W/D及PaCO2降低,pH值和PaO2升高(P<0.05或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减轻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感染、创伤等外界刺激会引起机体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并导致炎症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袭、清除坏死组织、修复损伤和促进康复,是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衡,炎症反应失控,则自身破坏远比致病因子直接刺激产生的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在体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8只新西兰家兔采用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四组(n=7)。A组:假手术组。左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静脉后维持通气180min。B组:缺血再灌注组,左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静脉后阻断左肺门60min.开放再通气120min。C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再通气即刻电针足三里穴旁5mm处30 min.继续双肺通气90min。D组:电针足三里穴+缺血再灌注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再通气即刻电针足三里穴30min.继续双肺通气90min。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及实验结束时肺组织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血气变化。结果各组动物相应时间点的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再灌注30min开始,与B组比较。C组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D组平均动脉压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组织MDA和MPO含量、W/D及PaCO2值均较A组升高.pH和PaO2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D组肺组织MDA和MPO含量、W/D及PaCO2值均较B组降低,pH和PaO2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可明显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肺组织MDA和MPO的产生,减轻肺水肿的发生,改善血气变化及酸碱失衡.对在体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对兔内毒素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1只,体重1.7~2.3 k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7):假手术组(S组)脑池内注射生理盐水;内毒素组(LPS组)脑池内注射内毒素200 μg/kg;胆碱酯酶抑制剂组(THA组)脑池内注射内毒素200 μg/kg和盐酸他克林150 μg/kg.注射后4h时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65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称重后计算湿干重比.结果 与S组比较,LPS组和THA组NF-κB p65表达上调,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THA组NF-κB p65表达下调,血浆、脑脊液和脑组织TNF-α水平、MPO活性和湿干重比降低(P<0.05).结论 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可通过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减轻兔内毒素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1月15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ECG检查结果、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有784名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术前ECG异常的整体发生率为35.1%。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ECG正常组与ECG异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7%vs 3.6%,P=0.946)。术前ECG异常预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47(95%CI:0.447~0.581,P=0.35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64,95%CI:1.365~7.335,P=0.007)、年龄增加(OR=1.131,95%CI:1.068~1.198,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增高(OR=3.067,95%CI:1.394~6.750,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284,95%CI=1.045~1.489,P=0.014)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围麻醉期过敏反应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内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根据我国《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及《Scandinavian围麻醉期过敏反应诊断和处理指南》中的定义确认患者是否发生了过敏反应并进行分级,先通过电子病历数据系统获得所有患者的数据,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数据初步筛选和补充数据,然后交叉核对数据,最后由另外两位研究者审核数据并与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比对。采集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围麻醉期药物种类和预后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与过敏反应可能相关的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带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围麻醉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106 074例患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过敏反应的总发生率约为1.5/1 000 (156/10 6074),其中Ⅰ级过敏反应占64.1%(100/156),Ⅱ级过敏反应占30.1%(47/156),Ⅲ级过敏反应占5.8%(9/156),未出现Ⅳ级和Ⅴ级过敏反应的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过敏史(OR=6.836,95%CI:4.461~10.474,P<0.001)、术中使用舒芬太尼(OR=1.993,95%CI:1.228~3.232,P=0.005)、术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OR=2.495,95%CI:1.599~3.893,P<0.001)、术中输注抗生素(OR=2.005,95%CI:1.375~2.924,P<0.001)和术中输注异体血浆(OR=3.055,95%CI:1.842~5.068,P<0.001)是围术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围麻醉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尚需要建立围麻醉期药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流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