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果  吴家红  牟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47-2848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该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该门课程教学与建设的体会及其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组织中LY6A及IFN-γ、STAT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标本并收集虫卵制作悬液。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定量1 000个/只虫卵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2 d和第8 d按照编号处死小鼠获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RT-PCR技术检测LY6A、IFN-γ和STA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肠中LY6A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用PRM技术对LY6A蛋白和STAT1蛋白进行相对丰度定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 d在肠腔内发现成虫节片,并且虫体寄生处出现急性炎症反应。RT-PCR检测显示感染第2 d实验组LY6A(t=12.57,P<0.001)和STAT1(t=12.13,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7.78,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t=10.01,P<0.001)和STAT1(t=11.19,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26.47,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4.26,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8.18,P<0.001)。PRM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6.55,P<0.05),实验组STAT1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t=4.95,P<0.05)和STAT1(t=2.91,P<0.0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后LY6A(Sc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幼虫侵入早期呈低表达,成虫期呈高表达;IFN-γ对LY6A的表达不起主导作用,而STAT1可能对LY6A(Sca-1)的表达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肾细胞癌(RCC)组织中Notch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otch信号途径分子与人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手术方法获得6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RCC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RCC组织中Notch信号的受体Notch-1以及配体Jagged-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受体Notch-2及配体Jagge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RCC中Notch信号途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otch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R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后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亚洲牛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亚洲牛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5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7、13、15、30、41、45、60和75天,定期抽取猪心脏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感染第7天时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略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第60天开始回升,第75天形成新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第7、75天显著升高(P〈0.01),在感染第13、60天时略升高(P〈0.05)。结论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不同时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感染早期血清出现高水平IL-2和INF-γ,提示细胞免疫在抗击六钩蚴早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感染中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相当于正常组,提示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晚期出现高水平的IL-2和INF-γ,可能是宿主抑制囊尾蚴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9~12月对省内167家瓶装及桶装矿泉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牛带绦虫两亚种感染家猪后血清IL-2和INF-γ含量的变化,探讨牛带绦虫不同亚种所致家猪Th1细胞应答机制。方法用亚洲牛带绦虫虫卵和传统牛带绦虫虫卵分别灌胃20d龄健康乳猪各5头,以健康乳猪5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7、15、45和75d抽取猪耳缘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2和INF-γ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亚洲牛带绦虫组血清IL-2和INF-γ在第7d含量最高,远高于传统牛带绦虫组(P<0.01),15d含量降低,远低于传统牛带绦虫组,两个实验组在第45d和75d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两个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第7、15和75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牛带绦虫两个亚种感染家猪后,早期Th1细胞应答较强,中期Th1细胞应答较低,晚期Th1细胞应答增强,但亚洲牛带绦虫所致家猪Th1细胞应答在第7d最强,传统牛带绦虫所致家猪Th1细胞应答在第15d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高毒株并经下呼吸道感染BALB/c小鼠,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呼吸道合胞病毒野生株HRSV-A-GZ08-0在8月龄BALB/c雌鼠中进行连续传代,筛选得到高毒株R96-5。分别经下呼吸道攻毒野生株HRSV-A-GZ08-0和高毒株R96-5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对小鼠体重变化、存活情况、肺灌洗液病毒滴度、肺切片免疫荧光检测,以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炎性反应和肺气血屏障损伤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野生株HRSV-A-GZ08-0感染组小鼠比较,同等剂量高毒株R96-5感染组小鼠存活率显著下降,攻毒后6日R96-5感染组小鼠存活率降至0,而野生株HRSV-A-GZ08-0感染组存活率为100%,且R96-5感染组肺灌洗液中病毒滴度显著升高,在感染后第2、3天病毒基因拷贝数显著升高,且肺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同样验证此结果,hRSV F蛋白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高。高毒株R96-5感染组小鼠炎症反应显著,TNF-α、IFN-γ和CCL-3相对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肺气血屏障破坏明显,白蛋白浓度及肺指数均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结论高毒株R96-5感染小鼠具有典型的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致急性肺损伤病理特征,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成功,此模型可用于该类型感染致急性肺损伤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
裘学丽  陈艳  郎书源  牟荣  张科 《贵州医药》2009,33(5):402-403
目的证实亚洲牛带绦虫的感染与生食猪肝的关系。方法对贵州都匀流行地区屠杀的猪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在猪肝上发现亚洲牛带绦虫自然感染的囊尾蚴,猪的自然感染率为8.87%(11/124),共检获囊尾蚴17个,感染强度为1~4个。结论亚洲牛带绦虫的感染与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生食猪肝等内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鼠β防御素4体外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小鼠β防御素4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并导入大肠埃希菌表达,获得的小鼠β防御素4融合蛋白,通过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复性,分别以半数组织感染剂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小鼠β防御素4和阳性对照利巴韦林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以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小鼠β防御素4和利巴韦林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依据半数毒性浓度与半数抑制浓度的比值计算小鼠β防御素4和利巴韦林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指数(TI)。同时检测不同浓度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程度。结果成功构建pET32a-Trx-His-β-D-4重组质粒,转化BL21后诱导表达融合小鼠β防御素4蛋白。以半数组织感染剂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纯化的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TI值分别为189和152,而利巴韦林的TI值分别为87和85,且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体外实验表明,融合小鼠β防御素4能高效抑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