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质量,观察精确评估干体质量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方法 40例MHD患者入选,24 h尿量≥400 mL,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确定干体质量,对照组临床评估干体质量。随访4个月,对比基线及随访结束的24 h尿量、体质量、平均动脉压、透析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百分率,BNP、心脏彩超EF值、左室质量指数等以及透析相关急性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92.0±9.3)vs(96.5±8.5),P0.05];试验组BNP低于对照组[(280.3±410.5)vs(471.7±786.0),P0.05];试验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649.2±289.3)vs(562.5±224.8),P0.05]。结论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精确评估干体质量,可延缓因过度超滤导致的尿量减少,对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平均动脉压。增加检测频率可能进一步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人,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个人脸上或身上或多或少长着大小不等的赘生物,有的扁平、有的呈球形、半球形,颜色多样,这就是俗称的痦子,医学上称为痣。那么,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人说哪些痣长得好有福,哪些痣长得不好主凶、克夫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用的引流袋在尿液引流过程中有许多缺点 ,如 :计量不准 ;衔接不良 ;易污染操作者双手 ;逆行感染机会多等。我们研制出一种无菌尿液引流装置 ,克服了以上不足 ,经临床应用 ,效果满意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立刻再行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致密栓塞30例(76.9%),不完全栓塞9例(23.1%),其中瘤颈残余5例和部分栓塞4例。39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有34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DSA复查显示,25例致密栓塞患者的动脉瘤无复发;9例不完全栓塞患者中,除2例患者无变化外,其余患者均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满意,是其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梳理对复发型和无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采用神经梳理处理的复发型(16例)和无血管压迫型(18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7 d内,总疼痛缓解率为85.2%,复发型疼痛缓解率为81.3%,无血管压迫型疼痛缓解率为88.9%;轻度面部麻木13例,明显面部麻木21例。术后3个月,总疼痛缓解率为76.5%,复发型疼痛缓解率为75.0%,无血管压迫型疼痛缓解率为77.8%;轻度面部麻木28例,明显面部麻木8例。术后3个月,面部麻木明显改善(P<0.05)。结论 神经梳理可作为治疗复发型和无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机完成^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脉CT造影(CTCA)。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采用标准二日法,首日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CTCA。腺苷按患者体质量以0.84mg·kg^-1·min^-1经静脉泵匀速给药,CTCA使用标准自动对比剂跟踪扫描程序完成。通过专用融合软件将心肌血流灌注与冠脉三维成像图融合,评价心肌缺血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结果40例患者,CTCA正常20例,异常20例;120支冠脉中共检出33支病变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5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脉9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22例,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18例。SPE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图像显示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且无狭窄冠脉占总的无狭窄冠脉的92.47%(86/93),狭窄〈75%的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阳性率占42.86%(6/14,例),狭窄〉75%或闭塞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占92.31%(12/13,例)。120支冠状动脉中20.83%(25/120,支)的病变冠脉为“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测出27例患者中25.93%(7/27,例)有无狭窄病变的冠脉导致心肌缺血;使15.38%(2/13,例)冠脉病变患者免除有创性诊断检查;指导对42.86%(6/14,例)的狭窄〈75%冠脉行药物治疗或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为1支狭窄〉75%的冠脉无需行血管重建术提供依据。结论SPECT/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显像可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可提供综合信息诊断冠心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散发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核心家系患儿的疾病易感基因。方法对60例散发ASD核心家系患儿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选取总体样本10%以上患者共存的变异基因,应用Phenolyzer数据库进行基因-表型关联评分,进一步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通路富集分析,重点关注与神经-突触发育相关的通路或过程基因,结合基因-表型得分筛选ASD易感基因。结果共发现170个共有基因与ASD表型相关,其中高置信基因(high-confidence gene)1个:SHANK2(0.8146分);中置信基因(medium-confidence gene)4个:ERBB2(0.1322分)、LAMC3(0.1117分)、PPFIA4(0.1059分)、DISC1(0.1002分)。通过基因功能通路富集分析发现20条通路及生物学过程达到统计学意义,其中投射神经元形态发生(GO:0048812)、神经母细胞增殖的调控(GO:190269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调节(GO:0098815)、树突形态发生(GO:0048813)等4个生物学过程,共计21个基因与神经-突触发育相关,其中SHANK2、ERBB2、DISC1基因为中度以上置信基因。结论投射神经元形态发生(GO:0048812)过程异常可能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SHANK2、ERBB2、DISC1基因可能是ASD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