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常见功能性疾病,近年来以高发病率、低治愈率而广受关注,中医以辨证论治、内外结合常取得显著的疗效,现笔者将近10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并加以分析,就中医治疗FD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后磨牙纵折是较为常见的牙体疾病,也是齿槽外科拔牙的主要适应症。笔者近一年来采用牙本质钉、光固化树脂和金属全冠治疗修复纵折后磨牙6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荚膜是新生隐球菌的主要毒性因子 ,目前Chang等已克隆了 4种荚膜基因 :CAP5 9、CAP6 4、CAP6 0及CAP10。已知这 4种基因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都是必须的 ,缺失任何一个基因都会使新生隐球菌变成无荚膜表型。搞清荚膜形成的任何一个生理、生化机制都将在新生隐球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建立荧光蛋白作为标记与荚膜基因CAP6 0融合表达 ,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根据已知的CAP6 0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 ,上游为 5′ ATTGCTAGCTTCGA CAGACATTGAGCCCT 3′ ,下游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呕吐2月入院。既往于1998年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入院后查体:颈稍有抵抗,血常规正常,尿蛋白2 。脑脊液查到隐球菌,涂片计数54个/mm3,隐球菌乳胶凝集抗原滴度1∶640。真菌培养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测脑压>400mmH2O。诊断: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本文综述国内外近期关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临床真菌病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雅漾舒护活泉水对过敏性皮肤病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炜华  廖万清  温海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1):34-35,C003
近年来人们给化妆品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不但要维持皮肤原来的健康状态,而且还要预防和治疗皮肤出现某些疾病,或者对处于亚临床/亚健康状态下的皮肤进行治疗。雅漾舒护活泉水是法国生产的100%天然泉水,从1874年起其对过敏性皮肤的护理作用已被法国政府认可,2003年2月至4月我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并建立高效的新生隐球菌转化方法。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利用特定试剂使隐球菌在一定环境中能摄取外源DNA,并与电转化法进行比较;利用酵母质粒稳定性测定鉴定该化学转化方法的实用性。结果:用化学转化的酵母每μg 质粒DNA转化效率>1000个转化子,其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所用的电转化方法(每μg质粒DNA20-30个转化子)。结论:在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化学转化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具有荚膜、能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引起致命的系统性疾病的酵母真菌。要研究新生隐球菌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必须有一个相应的遗传学操作系统 ,而稳定的转化载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载体除了有用以识别的选择性标记外 [1 ] ,必须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并且有自身的稳定性。我们曾用带有 URA 5基因的质粒 p Cntell作为新生隐球菌转化系统中的载体 ,但该质粒没有自主复制序列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ARS) [2 ] ,转化效率及稳定性较低 ,不利于筛选新基因及对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因此 ,我们尝试构建了…  相似文献   
9.
10.
LC-MS/MS法测定中成药制剂中23个非甾体抗炎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对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中成药制剂中的23个非甾体抗炎药进行快速筛查、定性识别和准确定量。方法:添加在中成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安乃近、安替比林、洛索洛芬钠、氨基比林、吡罗昔康、萘普生、舒林酸、美洛昔康、氯唑沙宗、芬布芬、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贝诺脂、尼美舒利、塞来昔布、醋氯芬酸、奥沙普秦、萘丁美酮、甲酚那酸、酮洛芬等23西药成分用80%甲醇提取,醋酸铵水溶液-甲醇梯度于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仪检测,MRM方式采集并定量。结果:23个药物质谱检测的线性范围宽,相关性好,r2≥0.9901;方法精密度以6次测定值的RSD表示,为2.1%~7.7%;方法回收率用2个浓度(0.05,1.0 mg·g-1)进行添加实验,较高浓度时的回收率范围在94.2%~110%;最低定量限(LLOQ)规定为添加回收实验中S/N≥10时的最低添加浓度,23个药物的LLOQ为0.0013~0.05μg·g-1。结论:本法可用于中成药制剂中多组分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